
即旱獺。《本草綱目·獸三·土撥鼠》﹝集解﹞引 唐 陳藏器 曰:“土撥鼠,生西番山澤間,穴土為窠。形如獺。夷人掘取食之。” 明 胡侍 《真珠船·毗狸》:“塔剌不花,一名土撥鼠,味甘無毒,煮食之,宜人。生山後草澤中,北人掘取以食,雖肥,煮則無油,湯無味。” 王西彥 《眷戀土地的人·沉思和凝視》:“帶着渾身的疲憊,隊長 楊老二 回到那幾間土撥鼠的洞窟一般的泥屋裡去。”
土撥鼠的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土撥鼠是旱獺的俗稱,屬于松鼠科旱獺屬的大型齧齒動物。其名稱源于元代蒙古語音譯“塔剌不花”,最早見于《飲膳正要》等古籍。在漢語中,該詞既指代動物本身,也衍生出比喻義。
因魔性表情包走紅,特指2019年網絡視頻中站立尖叫的旱獺形象,成為“表情包三巨頭”之一。該梗多用于表達震驚或誇張情緒。
*《飲膳正要》稱其“煮則無油”,《本草綱目》卻記載“煮食肥美宜人”,反映古代對旱獺認知的演變。
提示:旱獺可能攜帶鼠疫杆菌,不建議接觸野生種群。如需完整學術資料,可查閱《中國動物志》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
《土撥鼠》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種哺乳動物。它的拆分部首是“土”和“鼠”,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與拼音相對應的繁體字為「土撥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土撥鼠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土鼠撥」。這種漢字寫法相對于現代漢字有一定的區别,但當指代土撥鼠時,其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詞語“土撥鼠”:
他看到了一隻土撥鼠,它正忙碌地在草地上挖洞。
以下是一些和“土撥鼠”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栗鼠、薯鼠、穴鼠
反義詞:貓、狗、狐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