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楚茨》:“以妥以侑。” 毛 傳:“妥,安坐也;侑,勸也。”後以“妥侑”謂勸酒。 清 龔自珍 《最錄南唐五百字》:“飲至妥侑,延進瞽朦。” 清 魏祝亭 《兩粵猺俗記》:“ 粵 以東則以七月望日,俾兩髻男,三髻女,衣五彩裾,歌且舞以妥侑焉。”
“妥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曆史演變來理解:
勸酒禮儀
源自《詩經·小雅·楚茨》:“以妥以侑”,毛傳解釋為“妥,安坐也;侑,勸也”。最初指在祭祀或宴飲中安排賓客安坐并勸酒的行為。例如清代龔自珍《最錄南唐五百字》中“飲至妥侑”,即描寫宴飲勸酒的場景。
處事得當
現代延伸義為“處理事情穩妥適宜,適可而止”。“妥”取穩妥、安定之意,“侑”取輔助、協調之義,組合後形容做事分寸恰當。
“妥侑”既可指具體的勸酒禮儀,也可引申為抽象的穩妥處事,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妥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安定、穩妥。它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為,指穩重、圓滿、不折不扣的樣子。
《妥侑》的拆分部首是女(女字旁)和口(右邊的小方塊)。根據《康熙字典》統計,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妥侑》一詞最早出自《論語》中的一句話:“諸葛亮引孔明于廬江,曰:‘吾廬江之人,可以使複汝妥侑。’”這裡的“複汝妥侑”意為使你安穩、滿意。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用于形容事物的穩妥與圓滿。
《妥侑》的繁體字為「妥佑」。
在古時,妥字寫作「㧴」,侑字寫作「攸」。後來演化成現在的形狀。
1. 事情辦得很妥侑,大家都很滿意。
2. 他處理問題的方式總是妥侑而圓滿。
3. 家中的安排經過妥侑的考慮,讓每個人都感到舒心。
- 妥帖:安穩合乎情理;言行得體。
- 妥善:穩妥而恰當。
- 妥當:穩妥合適;得當。
安穩、圓滿、穩妥。
不妥、不安、不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