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行;實踐。 宋 蘇轼 《李太師墓志》:“ 允文 太師,發跡于經,人知誦之,公蹈用之。”
“蹈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ǎo yòng,其核心含義為實行、實踐,強調将理論或規則付諸行動。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核心含義
指按照既定的方法、規則或制度去執行或應用,常見于描述對經典、理論的實踐。例如蘇轼《李太師墓志》中提到:“公蹈用之”,意為将經典理論實際運用。
詞性特點
屬于動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帶有遵循規範、不偏離原則的意味。
蹈(dǎo)
本義為“踐踏、踩”,如“赴湯蹈火”;引申為遵循(如“循規蹈矩”)或冒險行動(如“蹈海”)。
用(yòng)
意為“使用、應用”,如“學以緻用”。組合後,“蹈用”強調以踐行的方式去應用。
古籍引用
宋代蘇轼在《李太師墓志》中寫道:“人知誦之,公蹈用之”,意為他人僅誦讀經典,而李太師卻能實際踐行。
現代語境
可用于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例如:“學術研究需蹈用結合,避免空談。”
需注意,“蹈用”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蹈”的詳細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蹈用》意思是為了實現某個目标或達到某種效果而采取行動、運用手段的意思。
《蹈用》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足”,右邊的部分是“用”。它的部首是“足”, 總筆畫數為15畫。
《蹈用》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這本古代哲學著作中。它的意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釋,但總體來說,都指的是為了達到某種結果而付出努力。
《蹈用》的繁體字為“躂用”。繁體字和簡體字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在古時候,寫《蹈用》的漢字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仍保持了“足用”的意思。古代漢字的變化較大,所以确切的古代寫法難以确定。
1. 為了順利完成項目,我們必須蹈用一切可能的手段。
2. 他不得不蹈用強硬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些與《蹈用》有關的詞彙包括:蹈破、蹈故、用力、用法等。
與《蹈用》意思相近的詞有:施展、使用、運用。與《蹈用》相反的意思的詞有:放棄、停用、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