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稌的意思、稻稌的詳細解釋
稻稌的解釋
指糯稻。 宋 邵雍 《秋懷》詩之十五:“稻稌天所生,麴糵人所製。”
詞語分解
- 稻的解釋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稱“大米”)。稻糠。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稌的解釋 稌 ú 稻子:“豐年多黍多稌。” 特指糯稻。 又特指粳稻:“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 稌 ǔ 山芋;山藥。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稻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
本義
“稻稌”指糯稻,即黏性較強的一類稻米品種。其中:
- 稻:泛指水稻或旱稻,是廣義的稻類總稱;
- 稌:古時特指糯稻,如《詩經》中“豐年多黍多稌”即強調其作為重要糧食作物的地位。
-
詞義擴展
在特定文獻中,“稌”可能依語境指代粳稻(如《禮記》提到“牛宜稌”),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二、文獻例證
宋代邵雍《秋懷》詩之十五寫道:“稻稌天所生,麴糵人所製。”
此句通過對比稻米(自然産物)與酒曲(人工制作),突出“稻稌”作為天然糧食的屬性。
三、相關擴展
- 漢字解析
“稌”的部首為“禾”,表明與農作物相關;其讀音“tú”與“稻”結合後,強化了指向特定稻種的語義。
- 文化意義
糯稻在古代常用于釀酒或制作糕點,因此“稻稌”一詞也間接反映了傳統農耕社會的飲食文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齊民要術》等古籍對“稌”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稻稌(dào kū)一詞的意思是稻谷的碎粒。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稻:部首禾(hé)加上罔(wǎng)組成,總共有11畫;
- 稌:部首禾(hé)加上屍(shī)組成,總共有12畫。
來源:
稻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稻稌也是一個古代的稱謂,用來形容稻谷被碾碎或磨成碎粒的樣子。
繁體:
稻稌的繁體字為「稻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稻稌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相似。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田地裡的稻稌已經被磨成了細粉。
2. 她用稻稌做了一碗美味的粥。
組詞:
- 稻谷 (dào gǔ):指成熟的稻子。
- 稻田 (dào tián):指種植水稻的田地。
近義詞:
- 碎粒 (suì lì):指物體被破碎成小塊的粒狀物。
- 農谷 (nóng gǔ):指農田中的作物。
反義詞:
- 完整 (wán zhěng):指物體沒有破損或分裂的狀态。
- 谷殼 (gǔ ké):指由外壁包裹起來的谷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