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霹靂石》:“人閒往往見細石,赤色,形如小斧,謂之‘霹靂斧’,雲:‘被霹靂處皆得此物。’……俗謂之‘霹靂楔’。” 明 陸琛 《願豐堂漫書》:“雷若有象,則火毬近是霹靂斧。”
“霹靂斧”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指傳說中雷神用于打雷的石斧,其形态常被描述為赤色小斧狀。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封演《封氏聞見記·霹靂石》提到,被雷擊處可見此類細石,民間稱為“霹靂楔”或“霹靂斧”。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霹靂斧”可比喻才能卓絕、力量強大的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起的引申義。
該詞核心含義為雷神法器,古代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中的神秘器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比喻義或相關詞彙(如“霹靂尖”),可參考更多文獻。
《霹靂斧》是一個詞語,意為“閃電般的斧頭”,用來形容事物突然而猛烈的力量或速度。
《霹靂斧》的拆分部首為雨、斧,其中“雨”為左部首,表示與天氣有關的事物;“斧”為右部首,表示斧頭。雨的五筆畫,斧的八筆畫。
《霹靂斧》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用來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快速而猛烈的行動。
《霹靂斧》的繁體字寫作「霹靂斧」。
在古時候,《霹靂斧》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使用的漢字形體可能會有變化,但詞義相同。
他的出現就像一把《霹靂斧》,讓整個場景瞬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組詞方面,與《霹靂斧》相關的詞彙有:霹靂、雷電、猛烈、力量等。
近義詞有:閃電般的力量、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兇猛的攻擊。
反義詞有:緩慢、溫和、柔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