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戢戈的意思、戢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戢戈的解釋

息兵。 唐 錢起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詩:“太白明無象,皇威未戢戈。” 宋 歐陽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詩:“戢戈清四海,論道屬三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戢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息兵、停止戰争,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例句

  1. 文獻引用:

    • 唐代錢起《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太白明無象,皇威未戢戈。”
    • 宋代歐陽修《下直呈同行三公》:“戢戈清四海,論道屬三公。”
      (兩例均以“戢戈”形容國家平息戰亂、恢複安定。)
  2. 近義表達:
    類似詞彙包括“戢兵”“偃武”(均表停戰),而反義詞如“興兵”“動戈”則強調發起戰争。

三、相關擴展

四、權威參考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或通過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獲取更多例句及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戢戈的意思

戢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收起武器,停止戰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戢戈的部首是戈,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戢戈的來源于古代的兵器,戈是一種古代兵器,在戰争中被用于攻擊敵人。戢戈則是指将戈收起,停止使用。

繁體

戢戈的繁體字為戢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戢戈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戈字的形狀,表示停止戰鬥的意思。

例句

1. 在戰争的最後,雙方戢戈而回,結束了長期的争鬥。

2. 他們意識到戰鬥已經無意義,紛紛戢戈歸家。

組詞

戢兵(收兵)

戢刀(套住刀,使停戰)

戢箭(拔去箭,表示停射)

近義詞

收兵

停戰

反義詞

舉戈(舉起戈兵,即開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