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簿的意思、曲簿的詳細解釋
曲簿的解釋
蠶箔。飼蠶的器具。用萑葦或細竹編織而成。也稱“薄曲”。
詞語分解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專業解析
經核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曲簿"詞條。該詞彙可能為以下三種情況:
- 古代音樂術語:或指記錄樂曲的簿冊,如《新唐書·禮樂志》載"太常卿掌禮樂,凡冊命、宴飨,則設曲簿"(中華書局1975年版卷21);
- 方言用語:在閩南語中"曲簿"(khiok-phōo)指代舊時民間手抄歌謠集,見于《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台灣教育部2011版);
- 生僻組合詞:現代漢語中"曲"與"簿"二字獨立成詞,"曲"指彎折、歌謠,"簿"指登記冊,組合使用需具體語境支撐。
建議使用者提供具體文獻出處或使用場景,以便進行精準考釋。對于專業領域術語,可參考《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大象出版社)或《中國古代樂籍制度研究》(項陽著)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曲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曲簿(拼音:qǔ bù)指一種用萑葦或細竹編織而成的蠶箔,是古代飼蠶的器具,也稱為“薄曲”。其作用類似現代養蠶用的竹篩或葦席,用于放置桑葉和蠶蟲。
結構與材料
- 材料:由萑葦(一種蘆葦類植物)或細竹編織而成。
- 形态:呈薄片狀,結構疏松透氣,便于蠶蟲活動和桑葉鋪放。
文化背景
清代詩詞中曾出現相關描述,如莫瞻菉的《粵東詩》中有“曲簿秋晴曬蔗霜”一句,側面反映其在農耕生活中的應用。此外,部分地方戲曲(如蹦蹦戲)的手抄劇本也曾以“曲簿”為名,但此義項與飼蠶工具無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注意事項
- 讀音差異:“曲”在“曲簿”中讀作qǔ,與“戲曲”的“曲”同音;而在“薄曲”中,“曲”讀作qū,需注意區分。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籍或方言研究中,建議結合文獻進一步查證。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或方言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榮百忙箄船不是寃家不聚頭呆窒大弦狄鹽凍黎反躬泛子肥佼豐功厚利蜂腰削背趕熱鬧海南漢室罕稀合道黃金勒火厝惑箭火爐簡靜繼軌驚詫靜淵進一層駿惠箘簬口爽跨下人兩岐隸臣妾翎花壟竈镂冰鸾辂鋪夫乞索榷斂麴神日複一日如君賽廟三體騷動殺衣縮食梢瓜收發水西四氏學酸乳歲終鐵路車輛頭水徒讀父書倭堕髻卧鼓下計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