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侶的意思、道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侶的解釋

僧道指一起修行、修煉的同伴。 唐 錢起 《夕遊覆釜山道士觀因登玄元廟》詩:“孤煙出深谷,道侶正焚香。” 明 馮夢龍 《風流夢·謀厝殇女》:“情願跟隨道侶,共事焚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僧三世報》:“吾前世 河南 僧也,與道侶某同居,吾有三十金,彼請貸之,不許。遂中夜劫金及度牒而逃,又殺吾以滅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侶”是一個源自道教文化的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傳統定義

  1. 基本概念
    指共同修行、修煉的同伴,最初多見于道教或佛教語境。例如《風流夢·謀厝殇女》中“情願跟隨道侶”即指修行夥伴。

  2. 擴展關系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道侶之間可以是師徒、異性或同性夥伴,核心在于“志同道合、生死與共”的修行關系。

二、文學演變

  1. 現代網絡文學中的含義
    在修仙玄幻小說中,“道侶”多指結成情侶關系的修道者,強調兩人共同追求成仙或提升修為,例如“修煉界的情侶”。

三、文化淵源

  1. 曆史文獻佐證
    唐代錢起《夕遊覆釜山道士觀》中的“道侶正焚香”,以及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的記載,均印證了該詞作為修行同伴的傳統用法。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傳統道教語境中,道侶不一定是夫妻,但在網絡文學中常被賦予浪漫化解讀。其核心紐帶始終圍繞“道”(修行目标或理念)展開,包含精神契合與互助修行的雙重意義。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學表現,可參考《夕遊覆釜山道士觀》等古籍,或當代修仙類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侶(dào l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達着一種伴隨、同行的意思。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關于「道侶」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其來源和繁體字寫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道侶」由「辶」和「者」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為「辵」的異體字,表示走路、行走的意思;「者」則表示人。整個「道侶」一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字寫法:「道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典故辭典》中,作為對仙侶、友侶等相關詞彙的解釋。在繁體字中,「侶」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以「侶」代替「侶」。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由于古代寫法的研究尚不完全,對于「道侶」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确切的記錄。 例句:我和他是道侶,一起走過無數風雨。 組詞:道教、侶友、愛侶等。 近義詞:伴侶、同伴、夥伴。 反義詞:敵人、陌生人、散客。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