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扔掉鞋子。比喻輕視。語出《孟子·盡心上》:“ 舜 視棄天下,猶棄敝蹝。” 朱熹 集注:“蹝,草履也。”《廣韻·去寘》“屣”下引《孟子》:“ 舜 去天下如脫敝屣。” 元 袁易 《寄吳中諸友·湯師言》詩:“卓行拘常調,微官更數移。君懷同棄屣,吾道歎如絲。”
“棄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扔掉鞋子”,常引申為對事物的輕視或毫不可惜地抛棄。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孟子》原文及朱熹注解(見、4來源)。
棄屣(qì x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把鞋子丢棄。拆分部首為廣旁和尺旁,筆畫為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穿的鞋子非常貴重,可供選擇的種類也相對較少。所以一雙鞋子對于古人來說是一件重要的物品,棄屣一詞則表示了不再珍惜并抛棄一雙鞋子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棄屣寫作棄屣。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字形基本一緻,隻是在結構和筆畫的使用上略有差别。
以下是棄屣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在路邊發現了一雙舊鞋,于是毫不猶豫地棄屣而去。
2. 這雙鞋子太緊了,穿了幾次後,我決定棄屣不用。
3. 她的孩子長得太快,每個月都要棄屣一雙新鞋。
棄屣這個詞可以根據需要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棄屣者(qì xǐ zhě)- 棄屣的人
棄屣物(qì xǐ wù)- 被丢棄的鞋子
近義詞可以是抛棄、丢棄,反義詞則可以是保存、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