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艾韠的意思、艾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艾韠的解釋

亦作“ 艾畢 ”。上古象刑之一。謂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宮刑。韠,古代官服上的蔽膝。艾,通“ 刈 ”。《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 楊倞 注:“畢與韠同,紱也,所以蔽前。” 王先謙 集解引 劉台拱 曰:“共當作宮……宮罪以艾畢代之。”《太平禦覽》卷六6*四五引《慎子》:“ 有虞 之誅,以幪巾當墨,以草纓當劓,以菲履當刖,以艾韠當宮,布衣無領當大辟。” 南朝 梁 任昉 《為梁公請刊改律令表》:“臣聞淳源既遠,天讨是因,畫衣象服,以緻刑厝,草纓艾韠,民不能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艾韠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艾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特指古代服飾中的一種特定物品。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 核心釋義 “艾韠”指古代貴族禮服中系在腰間、遮蔽膝蓋(或大腿)以下部位的一種皮質服飾部件,其顔色為艾草般的青白色或灰綠色。韠(bì)本身是蔽膝的古稱,而“艾”在此處形容其特定的青白色彩。

二、 字形與詞義解析

  1. 艾: 本義指艾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艾韠”一詞中,“艾”引申指艾草的顔色,即青白色、蒼白色或灰綠色。這種顔色在古代被視為符合禮制、象征身份的色彩之一。
  2. 韠: 古代指一種皮革制成的蔽膝,是貴族禮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系在腰間,下垂至膝前(或大腿前),用以遮蔽腿部,并作為身份地位的标志。不同顔色、紋飾的韠對應不同的等級和場合。

三、 曆史語境與文化内涵

四、 同義詞與關聯詞

五、 現代價值 “艾韠”作為特定曆史時期的服飾名詞,主要價值在于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史、禮樂制度級制度以及古漢語詞彙。它體現了古人對色彩與禮儀的精細區分,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衣冠禮樂”制度的具體物證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艾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權威資料,“艾韠”是上古時期的一種象刑(象征性刑罰),具體指通過割去罪人官服上的蔽膝(即“韠”)來替代宮刑。這裡的“艾”通“刈”,意為割除;“韠”是古代官員禮服中遮蓋膝蓋的服飾部件。

二、語義演變争議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出另一種解釋,認為“艾”指草本植物象征生命力,“韠”指烈火,組合後比喻“人才出衆、能力非凡”。但這一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文獻,可能是現代對古語的引申解讀,需謹慎對待。

補充說明

  1. 象刑特點:上古象刑注重形式懲戒而非肉體傷害,如《尚書》記載的“象以典刑”。
  2. 蔽膝功能:韠不僅是服飾部件,更是身份象征,割去韠具有剝奪社會地位的意味。

建議在學術場景下優先采用第一種刑罰相關釋義,并注意不同文獻對詞義解讀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圭夫子背信并用踣銕不早當晩參部朝要丹方丹志稻菽東野敗駕恩政扶路凫子工奇觀音蓮嘏辭賀遷花調華資會社漸濡京城氏進禨謹行儉用九液狼餐虎咽列眉列戍離宮别觀曆家犂民淩擾羅緞麥田淺鬣寸許忙亂秘籙米外史嫋嫋婷婷清順去本趨末戎歌揉弄叡典睿訓聖懷沈泒慎守說戒送别訟矢碎金讨生活跳房子拓提望苴韋鞴霧關雲洞烏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