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諾臯的意思、諾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諾臯的解釋

亦作“諾皐”。 1.道教語。太陰神名。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 諾臯 ,太陰将軍,獨開曾孫王甲,勿開外人。” 王明 校釋:“ 諾臯 ,太陰神名。”

(2).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有篇名《諾臯》《支諾臯》,專記怪力亂神之事。後借指神怪小說。 清 錢謙益 《趙靈均墓志銘》:“﹝ 靈均 ﹞閒託于《虞初》《諾臯》以耗磨光景,陶陶款款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諾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道教術語

  1. 太陰神名
    源自晉代葛洪《抱樸子·登涉》,其中提到“諾臯”為道教中的太陰神名,與符咒儀式相關,用于避邪或召喚神靈。

  2. 文獻記載
    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設《諾臯》《支諾臯》篇目,專門收錄神怪故事,後“諾臯”成為神怪小說的代稱。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諾臯”為成語,形容人才出衆,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道教或文獻研究。可能因字面聯想産生的誤解,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諾臯”主要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領域,特指《酉陽雜俎》中的神怪篇章,或作為古代文化符號出現在相關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抱樸子》及《酉陽雜俎》原文,或查閱道教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諾臯

諾臯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讠和皇,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并且在現代仍然被使用。

繁體

諾臯的繁體字為諾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諾臯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古漢字寫法需要具備專業的曆史文獻知識,無法直接給出準确的古寫法。

例句

1. 他的諾臯踐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2. 這位演員擁有諾臯的美德,備受觀衆的喜愛。

組詞

諾臯這個詞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諾 (nào):答應、允諾。 2. 臯 (gāo):深且廣的江、河。 3. 福諾臯:享受幸福和大量資源的地方。

近義詞

與諾臯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允諾、答應、恩典。

反義詞

與諾臯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拒絕、違背、失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