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諾臯的意思、諾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諾臯的解釋

亦作“諾皐”。 1.道教語。太陰神名。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 諾臯 ,太陰将軍,獨開曾孫王甲,勿開外人。” 王明 校釋:“ 諾臯 ,太陰神名。”

(2).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有篇名《諾臯》《支諾臯》,專記怪力亂神之事。後借指神怪小說。 清 錢謙益 《趙靈均墓志銘》:“﹝ 靈均 ﹞閒託于《虞初》《諾臯》以耗磨光景,陶陶款款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諾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特别是志怪小說和道教文化中的特殊詞彙,其含義獨特且具有濃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諾”與“臯”的本義

    • 諾:本義為應答、承諾,引申為應允之聲。
    • 臯:古義指水邊高地,亦有“呼號”“召喚”之意(《說文解字注》:“臯,告之也”)。

      二字結合,“諾臯”最初可能表示一種呼喚鬼神并得到回應的儀式性用語。

  2. 核心含義:召喚鬼神的咒語/發語詞

    在唐代段成式志怪筆記《酉陽雜俎》中,專設《諾臯記》篇目。據段成式自述,“諾臯”是道教符咒中用于召喚神靈、鬼怪時的起始咒語,類似“急急如律令”的功能,用以開啟與超自然存在的溝通。

    來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臯記序》(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道教文化中的引申義

  1. 鬼神名諱的代稱

    因“諾臯”常用于召喚儀式,後世道教文獻中亦将其引申為鬼神名冊或鬼神世界的代稱。明代《道藏》部分符箓典籍中,“諾臯”指向掌管鬼神的冥界神祇或記錄鬼神名諱的秘典。

    來源:《正統道藏》相關符咒文獻(國家圖書館藏影印本)。

  2. 志怪小說的分類标志

    自《酉陽雜俎》後,“諾臯”成為志怪小說中記述神鬼精怪、奇聞異事類篇章的标題範式,如清代《聊齋志異》雖未直接使用,但其體例受此影響。

    來源: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注釋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定義

    明确将“諾臯”釋為:

    ① 道教咒語的發語詞。

    ② 指代鬼神或冥界。

    ③ 志怪小說篇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卷)。

四、學術考辨

  1. 詞義争議與訓诂

    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考證,“諾臯”或源于楚地巫祝用語,“臯”通“嗥”,意為長嘯召神;“諾”則為鬼神應答之聲。此說雖為假說,但反映了其與上古巫術的關聯性。

    來源:俞樾《茶香室叢鈔》(中華書局學術筆記叢刊)。

“諾臯”是一個承載着中國宗教儀式、志怪傳統與語言巫術的複合型詞彙,其核心始終圍繞“通過特定咒語召喚并溝通鬼神” 這一神秘語境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諾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道教術語

  1. 太陰神名
    源自晉代葛洪《抱樸子·登涉》,其中提到“諾臯”為道教中的太陰神名,與符咒儀式相關,用于避邪或召喚神靈。

  2. 文獻記載
    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設《諾臯》《支諾臯》篇目,專門收錄神怪故事,後“諾臯”成為神怪小說的代稱。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諾臯”為成語,形容人才出衆,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道教或文獻研究。可能因字面聯想産生的誤解,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諾臯”主要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領域,特指《酉陽雜俎》中的神怪篇章,或作為古代文化符號出現在相關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抱樸子》及《酉陽雜俎》原文,或查閱道教文化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餅鼈行不當得利骖乘臣一主二眵目糊馳骎沖寂臭老九從舅淡忘殿舉東挪西湊東菑防空壕腐遷浮上水富翁隔聲卦肆歸安庪懸荒疏幻夢護城河回贖灰心短氣賤房戒途機椷及己荊葵謹攝酒觥拘闆肋肢煉臂六功龍兒賣惡麋滅木牒孽子普濟群生氣密棄日蹊畛砂岩升缺失魄詩詠暑溼庶職桃花石填仆天行頭疼托翰文按蟹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