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迹的意思、盗迹的详细解释
盗迹的解释
盗贼的行迹;盗窃的痕迹。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元 袁桷 《邢氏先茔碑铭》:“檄君以问,入其室,左右视验,实无有盗跡。” 元 袁桷 《同知乐平州事许世茂墓志铭》:“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盗跡不敢入境。”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迹的解释 迹 ì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盗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
基本含义
“盗迹”指盗贼的行迹或盗窃留下的痕迹,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的线索或迹象。例如,元代的袁桷在墓志铭中提到“盗迹不敢入境”,即强调治理有方使得盗贼活动绝迹。
-
文献出处与历史用例
- 宋代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序》中,用“躬履盗跡”形容人物与盗贼行径的关联。
- 元代文献多次出现该词,如袁桷记载地方官员治理时“验盗迹”或“绝盗迹”,体现其历史语境中的实用性。
-
近义词与相关表达
与“盗踪”(dào zōng)含义相近,均指盗贼的踪迹或犯罪迹象。但“盗迹”更侧重具体行为痕迹,而“盗踪”可能更偏向行踪路径。
-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属于书面化表达。日常交流中更常用“盗窃痕迹”“作案痕迹”等替代表述。
“盗迹”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及元代碑铭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迹》是一个词语,用来形容盗贼留下的痕迹或证据。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皿”和“刂”,其中“皿”表示“器皿”,而“刂”表示“刀”。根据部首的组合,可以得到该词的笔画数为10画。
《盗迹》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由汉字“盗”和“迹”组成。其中,“盗”表示行窃或偷盗,“迹”表示轨迹或痕迹。繁体字字形与简体字相似,没有太大的差异。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写作《盗迹》的方式与现代相同,没有较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在现场留下了明显的盗迹。
2. 警方通过调查盗迹来锁定犯罪嫌疑人。
3. 这个书店的老板找到了店铺被盗的盗迹。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盗窃、盗贼、盗贼集团、盗窃罪等。
一些近义词包括:痕迹、痕迹、蛛丝马迹、踪迹等。
反义词可以是:无迹可寻、无影无踪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