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嶷嶷的意思、嶷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嶷嶷的解釋

(1).幼小聰慧貌。《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漢 鄭玄 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别也。” 唐 韓愈 《原性》:“ 後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纾 《诰授光祿大夫郭公墓志銘》:“翎章墨綬,仲叔連軫;嶷嶷羣從,孫枝尤振。”

(2).高聳貌。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 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駢羅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兩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記·五帝本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馬貞 索隱:“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銘》:“嶷嶷之節,因時乃發,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銘》:“公之在官,嶷嶷剛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壯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詩之二:“王師嶷嶷,熊羆是式;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嶷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形容道德高尚、品行卓異
    這一義項源自《史記·五帝本紀》中“其德嶷嶷”的用法,形容人物德行出衆、品格端莊。例如《世說新語》提到“嶷如斷山”,以山的高峻比喻人的威嚴正直。

  2. 形容山勢高聳或物體挺拔
    在自然景觀描寫中,“嶷嶷”可指山巒高峻聳立的狀态,如“嶷岌(高的樣子)”的用法,體現物理形态的雄偉。

補充說明:該詞屬書面雅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嶷嶷

嶷嶷(yí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的光亮、燦爛的樣子。該詞的筆畫較多,總計17畫,由6個部首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嶷嶷的部首是山石(山),部首筆畫數為3;另外5個部首的筆畫數分别為2、3、3、3和3。

來源

嶷嶷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古代文獻中文言文皆未有明确記載。它是一個字形很繁複的漢字,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雖然具體來源不詳,但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描繪光彩奪目的景色或事物。

繁體

嶷嶷的繁體字為嶷嶷,即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洗石文之中,嶷嶷一詞的字形略有變化。它的古體字中,兩個“山”字旁之間的結構更加複雜,形狀更繁曲,且字形中的部分筆畫也有微差。然而,這種古體字形多已隨着時代變遷而逐漸失傳,現代文化中一般使用的是基于簡化字的嶷嶷。

例句

1. 天空的星鬥璀璨嶷嶷。

2. 這座城市夜晚的燈光嶷嶷,猶如明珠鑲嵌在黑暗中。

組詞

嶷嶷光彩、嶷嶷耀眼、嶷嶷輝煌。

近義詞

燦爛、明亮、絢爛、奪目。

反義詞

昏暗、暗淡、黯淡、黝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