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鼓的意思、漏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鼓的解釋

報更漏的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城上西面列觀,五十步一睥睨,屋臺置一鐘,以和漏鼓。” 唐 杜甫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清 顧列星 《少年遊·秋夜》詞:“銀河天外望頻賒,漏鼓正三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òu gǔ,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曆史背景

漏鼓主要指古代用于報時的鼓,與“漏壺”(計時工具)配合使用,通過鼓聲傳遞更次信息。例如《新唐書》記載:“凡夜漏盡,擊漏鼓而開;夜漏上水一刻,擊漏鼓而閉”,說明其用于城門啟閉的報時功能。杜甫詩句“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也印證了這一用途。

二、結構與功能解析

  1. 字義分解:
    • 漏:指漏壺,古代滴水計時的工具,引申為時間刻度(如“漏盡更深”)。
    • 鼓:打擊樂器,此處指通過擊鼓傳遞信號。
  2. 使用場景:
    • 夜間報更:如“夜後不聞更漏鼓,家家錘草織芒鞋”。
    • 配合鐘聲:北魏記載“屋臺置一鐘,以和漏鼓”,說明與鐘聲協同使用。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漏鼓”作為成語,比喻“事物不完整”,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或高頻用例,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漏鼓的核心含義是古代報時工具,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詩句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新唐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鼓的意思

漏鼓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節奏不穩定、不齊,有時快有時慢的鼓聲。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比喻行動或工作的不穩定或不規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漏鼓的拆分部首是氵和鼓,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鼓是一個獨立的漢字。

根據五行筆畫順序,漏鼓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漏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在史書中記載,作戰時,鼓被用來指揮士兵的行動。但由于戰場環境殘酷,鼓往往會因為長時間的使用而出現磨損,導緻鼓聲不再規律,這種不規律的鼓聲被形容為“漏鼓”的聲音。

“漏鼓”一詞的繁體字寫法是「漏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漏鼓這個成語的寫法和今天大緻相同,不過在一些古籍中也可以看到少許變異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節奏感太差了,總是像漏鼓一樣不齊。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低下,整個項目進度被他們搞成了漏鼓。

組詞

漏洞、漏水、漏風、鼓掌、鼓勵、鼓舞等。

近義詞

不平穩、不穩定、忽快忽慢、錯亂、紊亂等。

反義詞

有序、齊整、穩定、規律、有節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