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鞭撻的意思、鞭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鞭撻的解釋

[whip;flog lash;castigate] 鞭打;驅使

受到他那種特有的決心的鞭撻

詳細解釋

(1).鞭打。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亡人見神》:“鞭撻奴婢,皆得其過。” 唐 高適 《封丘作》詩:“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魯迅 《書信集·緻楊霁雲》:“我想,這就是 菲洲 黑奴雖日受鞭撻,還能活下去的原因。”

(2).駕馭,征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論》:“ 太祖 運籌演謀,鞭撻宇内。” 宋 蘇轍 《進禦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經營百度,有綱紀海内,鞭撻四夷之志。”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故 吐蕃 贊普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3).猶驅送。 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撻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撻日月,猶雲驅送歲月。”

(4).抨擊。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最猛烈的鞭撻了那主人們的是 蕭伯納 。” 秦牧 《藝海拾貝·笑的力量》:“對剝削階級貪婪愚蠢的諷刺,對他們的風習影響的嘲弄和鞭撻,狀物傳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語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5).責罰;折磨。 ********* 《薄奠》下:“我被衆人的目光鞭撻不過,心裡起了一種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詛咒的念頭。” 華嘉 《寂寞》:“即使你躲進一個沒有人煙的深谷,它的魔手還是要把你拖出來鞭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鞭撻(biāntà)是一個漢語動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1. 字面本義:指用鞭子抽打、擊打。

    這一含義直接源于“鞭”和“撻”的本義(鞭:鞭子;撻:用棍棒等打)。它描述的是施加肉體懲罰的具體行為。例如:“古代刑罰中,常有鞭撻之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權威工具書釋義)

  2. 核心引申義(常用義):比喻嚴厲地抨擊、批判、斥責或揭露。

    這是“鞭撻”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含義。它超越了具體的肉體打擊,轉而指代在思想、道德、社會現象等層面進行尖銳、無情的批評和譴責。其對象通常是丑惡、腐朽、錯誤或不合理的事物。例如:“這部小說深刻地鞭撻了社會的黑暗面。” 或 “他的文章有力地鞭撻了官僚主義作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權威工具書釋義);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 2005. (闡釋古今詞義演變)

用法特征:

文化内涵: “鞭撻”一詞蘊含着強烈的道德評判和社會責任感。使用它往往意味着作者或說話者站在正義或道德的立場上,對錯誤或不公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以期引起反思或促進行為的改變。其力量感來源于“鞭打”意象所傳遞的痛感和不容置疑的否定态度。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增訂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分析文學作品中批判性詞彙的社會功能);《左傳》等古代典籍中“撻”字的運用體現了早期社會對懲戒與規訓的重視 (曆史語源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鞭撻(拼音:biān t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用鞭子抽打,屬于具象的物理行為。例如“鞭撻奴婢”或古代刑罰中的鞭打()。
  2. 比喻義:引申為對抽象事物的嚴厲抨擊或揭露,常用于文學和社會批判。例如“鞭撻社會丑惡現象”()。

二、詞源與結構


三、用法與語境

  1. 書面表達:多用于正式或文學場景,如“作品無情鞭撻舊社會”()。
  2. 情感色彩:含強烈批判性,常與“揭露”“抨擊”等詞搭配()。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注意事項

使用時應區分具體動作與抽象批判,避免混淆。例如“鞭撻黎庶”為具體抽打,而“鞭撻腐敗”則為抽象批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古詩文及魯迅作品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剌扳龍附鳳邊關赤磷串茶鉏畲打關節道裡打噴嚏登仕德政碑風紀扣芬藴符節官宮後宮籞鞲绁涫湯國忌行香弘化護頂回畔兼該交儆驕日羁貫金貂贳酒疚惡季王集苑亢眉客套話良人連枝樹煤汽燈辇輿排憂解難溥大千百乾村沙奇略頃刻酒逡遁若留沈漭神旺說方便蜀王祟書桃穰填滿瓦筒偉節無功午覺黠猾鄉念校登枭滅懈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