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雕瘵的意思、雕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雕瘵的解釋

(1).凋殘病困。 唐 李德裕 《奏銀妝具狀》:“一恐聚歛之吏緣以成奸,彫瘵之人不勝其弊。”

(2).泛指民生疾苦。《新唐書·白居易傳》:“按 鍔 誅求百計,不卹彫瘵,所得財號為‘羨餘’以獻。” 宋 曾鞏 《代太平州知州謝到任表》:“惟此方彫瘵之舊,屬比歲兇飢之餘,任在拊循,懼無稱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雕瘵(diāo zhài)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本義溯源 該詞由"雕"(同"凋")與"瘵"(音zhài)構成,字面指"衰敗如草木凋零,困苦似疾病纏身"。《漢語大詞典》載其核心義為"衰敗困苦",多用于描繪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态。

  2. 文獻用例 唐代文獻已見此詞,《新唐書·裴度傳》載:"瘡痏未平,物力凋瘵",生動展現戰亂後社會經濟的殘破景象,印證其作為曆史語彙的文獻價值。

  3. 語義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事物衰微的文學意象。如《中國文學修辭辭典》收錄其比喻用法,形容"精神層面的困頓萎靡",常見于學術著作對古典詩詞的解讀。

此詞在現代漢語中雖屬生僻詞彙,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典文學賞析等領域仍具有重要語義價值,其雙音節構詞法體現了漢語表意的凝練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雕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diāozhài,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凋殘病困
    指社會或民生因戰亂、災害等原因導緻衰敗、困苦。例如唐代李德裕在《奏銀妝具狀》中提到“彫瘵之人不勝其弊”,意為受困苦的百姓難以承受弊政的壓迫。

  2. 泛指民生疾苦
    引申為百姓生活艱難、社會動蕩的普遍狀态,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社會問題,如賦稅苛重、民生凋敝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或唐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凹版印刷抱冤标峻标語材職持公吃口侈縱偷苟唇亡齒寒淙潨打埋伏大酺電子模拟計算機鬥轉星移兒女花根方差個中國靈旱谷回家虎翼肩披剪頭借火竭能鷑鸠敬酒不吃吃罰酒津關險塞君權口譚擂磚蓮界留養麥蚜馬蹄銀明亮亮抹角轉灣蹑悄悄平勻浦漊搶風慊然染惑儒科啬年少母事半功百實打實着失魂膽守舊派受圖水勃公嗣述飕飕素行桃梗王子晉相天獮猴江嚣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