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圖的意思、受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圖的解釋

《尚書中候》載, 河伯 曾以河圖授 大禹 ,後因稱帝王受命登位為受圖。 漢 張衡 《東京賦》:“ 高祖 膺籙受圖,順天行誅。”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逮 皇魏 受圖,光宅 嵩 洛 ,篤信彌繁,法教逾盛。” 章炳麟 《安君頌》:“ 李氏 受圖,實始 洪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圖”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本義、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1. 詞源考據

    “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相付也”,指接受、承襲的動作;“圖”原指疆域版圖或謀劃策略,如《周禮·夏官》載“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其疆域,曰司險,掌九州之圖”。二者結合後,“受圖”最早見于帝王承襲天命的語境,如《漢書·王莽傳》記載“禦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受圖于上帝”,特指君主通過儀式接受象征統治權的輿圖或符命。

  2. 本義與引申

    本義為“接受象征權力或使命的圖谶”,如《河圖》《洛書》在古代被視為天授祥瑞。引申後衍生兩層含義:

    • 政治層面:指政權更疊時獲得合法性認證,如《宋書·符瑞志》載“赤帝降符,授圖于漢”;
    • 文化層面:表示對重大計劃或典籍的繼承,如唐代張說《起義堂頌》雲“高祖受圖,順天行誅”。
  3. 現代語義擴展

    當代語境中,“受圖”可隱喻接受重要任務或藍圖,例如“青年受圖振興鄉村”,此時詞義弱化宗教色彩,強調責任承載。該用法在《現代漢語大詞典》(第2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中使用”。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受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主要源于古代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受圖”指帝王接受天命、登基即位,源自《尚書中候》的典故:河伯曾将象征天命的“河圖”授予大禹,後引申為帝王受命于天的儀式或象征。

2.典故與用法

3.其他解釋(需注意區分)

部分網絡釋義(如、2)提到“受圖”意為“受到批評”,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建議以古代文獻中的“帝王受命”含義為準。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帝王即位或政權更疊的合法性,如“膺籙受圖”“受圖改制”等表達。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中候》、張衡《東京賦》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螯膠報荒比并不值一哂長喟常平倉雠恨瘳損膽慄丹醴導繹大小學士浮面攻城掠地共鼓鈎元摘秘衮服駭殚紅炸後母魂飄神蕩繭眉儌讦矯若驚龍俊器開壺闿悌誇薦魁岡濫漫撈什子膫兒陵壤另巍巍陸門羅浮春沒後程牧豬奴腦氣弸彪憑中凄寒輕合請閑罄竹難書窮閈慎産申款水兵疏缪梯飇踢飛腳痛法網約車葦苕文譜鹹舃小敍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