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瘵的意思、雕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瘵的解释

(1).凋残病困。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一恐聚歛之吏缘以成奸,彫瘵之人不胜其弊。”

(2).泛指民生疾苦。《新唐书·白居易传》:“按 鍔 诛求百计,不卹彫瘵,所得财号为‘羡餘’以献。”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惟此方彫瘵之旧,属比岁凶飢之餘,任在拊循,惧无称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瘵(diāo zhài)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语境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本义溯源 该词由"雕"(同"凋")与"瘵"(音zhài)构成,字面指"衰败如草木凋零,困苦似疾病缠身"。《汉语大词典》载其核心义为"衰败困苦",多用于描绘民生凋敝的社会状态。

  2. 文献用例 唐代文献已见此词,《新唐书·裴度传》载:"疮痏未平,物力凋瘵",生动展现战乱后社会经济的残破景象,印证其作为历史语汇的文献价值。

  3. 语义延伸 在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事物衰微的文学意象。如《中国文学修辞辞典》收录其比喻用法,形容"精神层面的困顿萎靡",常见于学术著作对古典诗词的解读。

此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属生僻词汇,但在历史文献研究、古典文学赏析等领域仍具有重要语义价值,其双音节构词法体现了汉语表意的凝练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雕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diāozhài,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凋残病困
    指社会或民生因战乱、灾害等原因导致衰败、困苦。例如唐代李德裕在《奏银妆具状》中提到“彫瘵之人不胜其弊”,意为受困苦的百姓难以承受弊政的压迫。

  2. 泛指民生疾苦
    引申为百姓生活艰难、社会动荡的普遍状态,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社会问题,如赋税苛重、民生凋敝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或唐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放百口难分崩隤边委不多争充侧疮口村谣躭疾蛋民放纵不拘繁猥讣帖诡歹箍敛股评黄儿米毁节互训鉴诫家书樛木九年之储旧闻举事练色列宁主义灵梦灵砂龙额侯蒙笼觅句名公巨卿评度谦兢摖鬼情不可却曲章热泪盈眶日饮无何商家折登赦原顺褶説服俟次四校梭巡叹服条画铁路支线贴司头羹土铏微门污德小节目斜角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