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的意思、君權的詳細解釋
君權的解釋
(1) [sovereignty]∶王室的地位權威
(2) [majesty]∶君主的力量、權力或尊嚴
詞語分解
- 君的解釋 君 ū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君主。君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國君。君權。君臨。君側。 古代的封號: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長安君。 對對方
- 權的解釋 權 (權) á 職責範圍内支配和指揮的力量:政權。權力。權威。權貴。權柄。權勢。生殺予奪之權。 有利的形勢:主動權。 變通,不依常規:權變。權謀(隨機應變的計謀)。權術。智必知權。 暫且,姑且:權且。
專業解析
君權指君主(帝王或國王)所掌握的國家最高統治權力,其核心内涵包括對國家政治、軍事、法律等事務的絕對支配權。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其釋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君主統治國家的權力,涵蓋立法、行政、司法及軍事指揮等核心職能。例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君主在其領土内行使的最高統治權,包括頒布法律、任免官員、統率軍隊等權力 。
二、曆史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 神權依附性
古代君權常與“天命”結合,強調“君權神授”。如《尚書·泰誓》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賦予君主統治的合法性 。
- 中央集權象征
在封建制度下,君權代表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如秦朝推行郡縣制以強化君主專制 。
三、學術定義與特征
- 排他性:君權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區别于現代分權制度(《法學大辭典》)。
- 世襲性:權力通常通過血緣繼承延續(《政治學通識》)。
權威文獻參考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君權:君主的權力。多指君主專制政體下的統治權。”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君主制國家中由君主獨攬的最高權力,包括立法、行政及軍事統帥權。”
文獻來源标注
- 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ISBN 978-7-100-12450-8.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ISBN 978-7-5432-3211-2.
- 上海辭書出版社. 《辭海》(第七版). ISBN 978-7-5326-5350-6.
網絡擴展解釋
君權是君主制國家中君主(如皇帝、國王)所擁有的統治權力,其内涵和表現形式在不同曆史階段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 基本概念
君權指君主管理政治的權力,包含王室的地位權威、君主的力量與尊嚴,是君主制國家統治體系的核心。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君權常表現為君主專制,君主通過官僚機構行使無限權力。
二、曆史來源與演變
- 起源與發展
- 君權始于遠古社會的首領權和長老權,最初表現為族群内部的統治權,如中國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被稱為“君”。
- 在封建時代,君權常與神權結合,例如“君權神授”思想通過宗教儀式強化君主權威。
- 近代立憲制國家(如英國)通過憲法限制君權,形成君主立憲制,體現資産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妥協。
三、思想理論基礎
- 權力合法性依據
- 神權理論:強調君主權力來自神授,如中國古代的“天命”觀和歐洲中世紀的“君權神授”說。
- 民權理論:孟子提出“君權民授”,主張君主應順應民意,體現早期民本思想。
四、社會影響與争議
- 權力博弈
- 君權與教權結合時(如歐洲中世紀),形成政教合一的統治機制。
- 過度集中的君權易引發社會矛盾,如中國古代“群臣敢拿捏君王”現象反映君權勢弱時的統治危機。
五、相關概念辨析
- 與神權關系:神權被視為外來權力(神統治人),君權則屬人群内部統治權,二者常通過宗教儀式融合。
- 與現代主權差異:現代主權強調人民授權,而傳統君權多依賴血緣繼承或武力征服。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不同文化中的君權對比,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捱次拜署避寇逼迫不記前仇暢和吃虀宰相丑比串連出洋相賜策點映滴盧肚帶分數線官薄貴步畫疆墨守歡動回蹊獲得呼吸絜矩解舟極樂齎糧藉寇錦步障極頭九臯捐項絕活決囊拘劫刊定刻辭空罅曠日積晷拉關系擸唆亂碼醁波履湯蹈火麥碼子麻苴煤氣竈凝直平虛青真欽诏社會風氣生眼省易四殆坦夷調頻廣播通窮透漏鼯鼬纖惰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