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并遵循。 宋 張載 《策問》:“為人後者,所宜樂職勸功以服勤事任,長廉遠利以嗣述世風。”
“嗣述”是由“嗣”與“述”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繼承并延續前人的事業或思想。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嗣”指接續、繼承,如《尚書·大禹谟》中“罰弗及嗣”即強調刑罰不牽連後代;“述”則指遵循、傳述,如《論語·述而》中“述而不作”表明對傳統的尊崇。二者組合後,“嗣述”特指在血緣、文化或精神層面系統性地承襲前人遺志,強調傳承過程中的完整性與正統性。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嗣”在甲骨文中以“司”為聲符,含“延續宗族血脈”的倫理意義(《說文解字》);“述”的金文字形則顯示“遵循道路”的意象,引申為沿襲既定規範。因此“嗣述”不僅包含行為層面的繼承,更蘊含維護道統、恪守祖訓的價值取向,常見于宗法制度論述與文化遺産保護領域。
典型用例可見明代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嗣述先志,修舉廢墜”,此處強調對先輩政治理想的實踐。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傳承場景,如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主張“嗣述乾嘉學派考據之法”,體現方法論層面的沿革。
“嗣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繼承并遵循前人的事業或思想,強調在傳承中延續原有的精神或規範。
嗣(sì)
述(shù)
宋代張載在《策問》中寫道:“為人後者,所宜樂職勸功以服勤事任,長廉遠利以嗣述世風。”
意為:繼承者應盡職盡責、弘揚功業,并延續清廉的世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策問》原文或漢典等古籍釋義。
鼇頭獨占八股式暴腮龍門不等價交換不剌鈔集癡雲單峯駝耽思豐柯腹膜服秩岡陀膏粱文繡革修貢選歸阙好相恒沙數架話賤輩噍讓焦神界外球接引進武句無眍瞜款谒魯斫漫糊女谒潑辣羌無故實乞藏輕重九府七聲穰川乳下色拒上竅芟削聲伎石蠟市庸首座絲綢之路孫女貪索榻榻米土霸王望山跑死馬汪罔往轍完婚無往不克閑燥銷車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