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滿足貌。《舊唐書·文苑傳下·吳通玄》:“凡中旨撰述,非 通玄 之筆,無不慊然。” 宋 蘇洵 《幾策·審敵》:“是以虜日益驕而賄日益增,迨今凡數十百萬,而猶慊然未滿其欲。”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八章一:“原來我們視《孔雀東南飛》、《木蘭辭》、《長恨歌》諸作為絕大的珍異者,但若以自變文出現以來所産生的叙事的種種大傑作與之相較量,則《孔雀東南飛》等等誠不免要慊然的自覺其童稚。”
“慊然”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慊”和“然”的單獨釋義來分析:
“慊”的含義
該字有兩種讀音和對應的含義:
“慊然”的推測含義
根據“慊”的常見用法,“慊然”可能有兩種理解:
由于該詞未見于權威古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建議:
(注:若為現代生造詞,可能存在個性化解讀。)
慊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心中不滿、不甘。它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喧(xuān),喧作為聲旁,表示字的音節。慊然的總筆畫數是12,其中心部有4畫,喧部有8畫。
慊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傳》中。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中有一句話:“公怒瑕,慊如。”這句話的意思是襄公因為瑕疵而生氣,内心充滿不滿和不甘。慊然一詞便由此而來。
在繁體字中,慊然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慊然的古代寫法為慊㫄,其中慊指的是内心的不滿和不甘,㫄是表示音節的旁字。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化,但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下面是幾個慊然的例句:
與慊然相關的組詞有:慊愧、慊悔、慊赧等。
慊然的近義詞包括:不滿、不甘、不忿。
慊然的反義詞是滿足、滿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