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請朔的意思、請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請朔的解釋

謂附庸請求奉行宗主國的正朔,願為藩屬。朔,指正朔,開國帝王新頒行的曆法。 南朝 梁 王僧孺 《謝賜于陀利所獻槟榔啟》:“入侍請朔,航海梯山。” 隋 薛道衡 《老氏碑》:“自我開運,耀德戢兵;感義懷仁,稱藩請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請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諸侯國或藩屬向周天子(或中央王朝)請求頒賜朔政(即下一年的曆書)的行為。這一行為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表示臣服與尊奉正朔:

    • “朔”指每月初一,引申為曆法、正朔。在周代及後世中央集權王朝,“頒朔”(天子向諸侯或地方頒發曆書)是天子行使統治權、确立時間秩序的标志。
    • “請朔”則是地方諸侯主動請求天子賜予曆書,這首先是一種政治表态,表明自己承認天子的權威,願意遵循中央王朝制定的曆法(正朔),是臣服和歸順的象征。它象征着地方政權在時間制度上對中央的認同和依附。來源:《周禮·春官·大史》:“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頒告朔于邦國。” 鄭玄注:“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藏之祖廟。” 這體現了頒朔的權威性,而“請朔”則是諸侯主動請求獲得這份權威的象征。
  2. 履行政治義務與維系禮制:

    • 在周代禮制中,諸侯有義務在每年秋冬之交(通常是季冬或孟春),派遣使者前往京師(洛邑或後來的王朝都城)朝觐天子,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請朔”。這被視為諸侯對天子應盡的職責(“述職”的一部分)。
    • 通過“請朔”,諸侯獲得下一年的曆書,才能在其封國内正确地舉行祭祀、農事、行政等各項活動,确保其統治區域内的時間與中央同步,維系禮樂制度的運行。來源:《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這段話雖直接講“告朔”(諸侯接受朔政後于每月初一在祖廟舉行的儀式),但強調了遵循正确曆法(朔政)對于治國安民的根本重要性,而“請朔”是獲得正确朔政的前提。
  3. 象征王朝更替與正統性:

    • 新王朝建立後,向四方“頒朔”是其宣示天命所歸、确立新正朔的重要舉措。相應地,地方政權或歸附者向新王朝“請朔”,則是承認其統治合法性和正統性的關鍵行為。
    • 曆史上,新王朝建立或政權更疊時,周邊政權是否“請朔”,往往被視為是否臣服新朝的标志。

“請朔”一詞,生動體現了中國古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政治理念和“大一統”思想。它不僅僅是一個獲取實用曆書的技術性行為,更是一個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的禮儀性、象征性活動,核心在于地方政權通過請求和接受中央王朝的曆法,來表達對其統治權威的承認、臣服與歸順,并履行維系禮制和國家時間秩序統一的政治義務。

相關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請朔”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含義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請朔”指古代附庸國主動請求奉行宗主國的曆法(正朔),以此表示政治歸順。例如南朝文獻中“入侍請朔”即描述藩屬國通過接受宗主國曆法來确立臣屬關系。

二、字義分解

  1. 請:請求、請示。
  2. 朔:本義為農曆每月初一(),引申為帝王頒布的曆法(正朔),象征統治權威()。在政治語境中,“朔”特指宗主國制定的時間制度。

三、延伸背景

四、常見誤讀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請朔”理解為日常的“請教”,可能是對字面義的拆分引申,但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建議優先采用古代政治術語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敗筆辯惠冰玉薄相猜忤插隊梴梴逴龍東北虎東庑鬥盆對牛彈琴發棵紡手負塗豕萯陽鲠噎國具毂绾弘簡猾民呼爾蹴爾灰死虺穨灰指甲将竽江棹件子解阸饑火精鍊京丘寄帑計無複之寄形拘那夷苛斂枯涸枯莖魯麟瞀瞀明目旁磔偏待平禠鉛察遷黜鉛黃橋托倛魄軟語溫言三雍蛇皮癬素骥同上銅穴飨孤鮮廉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