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碑。 清 吳嘉紀 《七夕同諸子集禅智寺碩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詩:“入戶訪詩碣,塵埃試拂拭。”
“詩碣”是漢語詞彙,指刻有詩文的石碑,常見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創作或紀念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詩碣(shī jié)即“詩碑”,指镌刻詩歌的石碑。其名稱由“詩”(文學作品)和“碣”(圓頂石碑)組合而成,特指以詩歌為内容的碑刻。
字義拆解
曆史例證
清代吳嘉紀《七夕同諸子集禅智寺碩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中提及“入戶訪詩碣,塵埃試拂拭”,描述尋訪、擦拭詩碑的情景。此外,唐代高適、宋代孫僅等詩人作品中也有“詩碣”相關表述,如“題詩碣石館”“衛公詩碣綠苔班”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文人雅集、古迹探訪等情境,兼具文學與文物價值。例如近現代連橫詩句“北郭荒涼吊古來,為搜詩碣剔蒼苔”,即體現對詩碣的考據與保護。
總結來看,“詩碣”是融合詩歌藝術與石刻文化的載體,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作品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碣案例,可參考古籍或碑刻研究資料。
《詩碣》是指用于碑志上刻寫詩文的石碑或石碣。它常用于紀念和表彰重要人物、事件或作品。碑上刻寫的詩文通常富有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曆史價值。
《詩碣》的拆分部首為扌(手)和石,總共有12個筆畫。
《詩碣》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文化傳統,它涵蓋了文學、曆史、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内涵。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石碑上刻寫詩文,用以頌揚英雄、表達情懷,因此形成了《詩碣》這一稱謂。
《詩碣》的繁體字為詩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詩碣》使用的是類似于現代正體字的書法風格,但在形狀和結構上可能有所差異。
1. 博物館裡展示了許多古代的詩碣,吸引了衆多遊客的參觀。
2. 這座石碑上刻着一首詠史詩,堪稱詩碣中的佳作。
詩文、碑文、刻字、文物、紀念碑、題字
碑志、碑銘、碑文、碑刻
散文、散碣、散文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