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草的意思、鞭草的詳細解釋
鞭草的解釋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 神農 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 神農 也。”後因以“鞭草”為嘗百草、知性味的典實。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鞭草”是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典故來源
“鞭草”最早出自晉代幹寶《搜神記》卷一,記載神農氏“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即通過鞭打草藥來辨識藥性。這一傳說成為後世“嘗百草、知性味”的象征性典故,如唐代王勃在《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中引用此典,将神農鞭草與夏禹治水并列為救世之功。
二、核心詞義
- 本義:指代神農氏辨識百草藥性的行為,強調對植物特性的探索和掌握。
- 引申義:用于比喻對事物本質的深入研究或廣泛涉獵,如形容學者“鞭草之功”即指其博學廣識的能力。
三、現代使用與争議
部分詞典(如)提到“鞭草”被解釋為“水邊高大草木,比喻才能品德超群”,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古籍和主流文獻,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有關。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與神農典故相關的釋義。
“鞭草”主要承載着中華文化中神農嘗百草的智慧象征,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深入溯源,可參考《搜神記》原文及唐代詩文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草》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一種有鞭子般的草。拆分這個詞彙可以得到"鞭"和"草"這兩個部分。其中,"鞭"這個字的部首是"革",它的筆畫數為14;而"草"這個字的部首是"艹",它的筆畫數為6。
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也就是繁體字。然而,對于《鞭草》這個詞來說,并沒有繁體字存在,因為它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所以在繁體字方面,無法提供準确的信息。
作為一個詞彙,它在句子中的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例如,一個例句可以是:"春天裡,我喜歡看到田野上的鞭草隨風搖擺。" 這句話中使用了"鞭草"來描述田野中那些具有鞭子般形狀的草。
在組詞方面,可以通過給"鞭草"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來形成不同的詞彙。例如:"長鞭草"表示某種長長的鞭子般形狀的草。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對于"鞭草"來說,可以考慮與它相關的其他植物詞彙。例如,"藤蔓"可以作為近義詞使用,因為它們都表示具有一定形狀的植物。而"雜草"可以作為反義詞使用,因為它們所指的植物性質不同。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