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钓士的意思、钓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钓士的解释

网罗贤士。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参见“ 钓川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钓士,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本义:垂钓之人

    • 此义项直接源于“钓”字的本义(用饵诱鱼上钩)与“士”(可指有一定身份或技艺的人)的组合。指从事钓鱼活动的人。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383页)、《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15页)。
  2. 引申义/典故义:隐居待时、怀才待用的贤者

    • 这是“钓士”更常用且更具文化深度的含义。它源于著名的历史典故“姜太公钓鱼”。
    • 典故背景: 周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子牙、吕尚)在未被周文王发现前,曾在渭水之滨用直钩(或无饵之钩)垂钓,行为看似怪异(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实则是等待明主赏识,展示其不同凡俗的才能和志向。
    • 词义引申: 因此,“钓士”常用来比喻那些像姜太公一样,虽然暂时隐居或身处底层,但胸怀韬略、才能卓著,等待时机出仕以施展抱负的贤能之士。它强调了士人的隐逸姿态与待时而动的政治智慧。
    • 来源参考:此典故及引申义广泛见于古代典籍,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吕尚垂钓遇文王之事。在词典释义中,《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383页)明确将此典故义列为“钓士”的重要义项,释义为“指隐居待时之士”。《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15页)也指出其指“垂钓的人”,并关联到姜太公的典故。

“钓士”一词,表层指从事钓鱼活动的人,深层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特指那些以隐居垂钓为表象,实则胸怀大志待明主赏识以建立功业的贤能之人。其核心内涵源于姜太公渭水垂钓的典故,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待价而沽”、“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和政治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钓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钓士指通过特定手段或策略网罗、招揽贤士的行为,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当权者为国家强盛而延揽人才。该词源自唐代独孤授的《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其中提到“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意为通过招贤实现霸业。

词源与结构

例句与语境

在历史文献中,“钓士”常与治国策略相关。例如:

“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意为:通过高台招贤,国家得以强大。)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钓士”与“钓国”常并列使用(如“钓士以图霸,钓国以称强”),体现古代政治智慧中人才与国家强盛的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唐代文献或《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内崩损褊狷壁厨不知香臭裁幸拆字储胥大福点名册吊问短篇短柱体恩公烦或風蟲光面毫厘丝忽合神贱贫捡手极谈开山克传弓冶昆弟老归灵踪马薰妙指陌上桑间睦忍南省舍人女售货员藕丝盘器翩其反矣魄荡魂摇峤路硗确庆寿起手巾秋荚秋绪铨衡饶富容措肉醢濡弱三期贤佞商屯赎救俟命司勋俗表俗中人逖听远闻同论握中硝云弹雨夕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