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封的意思、隄封的詳細解釋
隄封的解釋
猶都凡、大凡。《漢書·匡衡傳》:“初, 衡 封 僮 之 樂安鄉 ,鄉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頃,南以 閩佰 為界。” 顔師古 注:“提封,舉其封界内之總數。”《後漢書·班固傳上》:“下有 鄭 白 之沃,衣食之源,隄封五萬。”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十六》:“《廣雅》曰:‘堤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太凡、諸凡也…… 李善 本《文選·西都賦》‘提封萬井’,五臣本及《後漢書·班固傳》并作‘隄封’,提封為都凡之轉,其字又通作堤、隄。”
詞語分解
- 隄的解釋 隄 ī 同“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隄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地理實體
指堤岸、崖岸等自然地貌,用于描述邊界或屏障。例如《漢書·匡衡傳》中“隄封三千一百頃”即指劃定封地邊界的總面積。
-
比喻人的品格
引申為人的風操或氣節,如隋代《宋永貴墓志銘》用“堤封峻而不測”形容人物品格高深莫測。
二、擴展含義
- 總計、通共
在古籍中常作“都凡”或“大凡”,表示總量統計。例如《後漢書·班固傳》提到“隄封五萬”,即總計五萬頃(田地或疆域)。
三、字形與用法
- 異體字關系:古文中“隄”與“堤”通用,“隄封”同“提封”。
- 語境差異: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如地理實體與抽象統計的用法。
四、典型例證
- 《漢書·匡衡傳》:“鄉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頃。”(指土地總面積)
- 明代許承欽詩:“纡回大澤鎖堤封。”(描繪地理屏障)
需注意,該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隄封》一詞的意思是指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邊緣修築防禦性構築物,起到防洪、圍堰的作用。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阜(fù)和封(fēng),總共有11個筆畫。下面将為你介紹《隄封》一詞的來源、繁體字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來源:《隄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漢語中的一個傳統詞彙。在古代中國農耕社會,人們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水資源,阻止洪水的侵襲,就會修築一些工程來圍住河流或湖泊的邊緣,形成障擋水流的構築物,這就是隄封。
繁體字形式:隄封(繁體字:隄封)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書法風格的變遷,漢字的字形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對于《隄封》一詞來說,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沒有明顯的不同。
例句:城鄉結合部修建了一道堅固的隄封,有效地防止了河水泛濫。
組詞:隄封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例如:堤壩、水利、防洪等。
近義詞:堤壩、護堤。
反義詞:水漫、泛濫。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