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驚馬。 唐 崔湜 《野燎賦》:“迫而察之,既似乎驚鑣失轂駭平原;遠而望也,又似乎列羽攢旗馳塞垣。”
“驚镳”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驚镳”字面意為受驚的馬(),其中“镳”指馬嚼子(控制馬匹的金屬部件),代指馬匹本身。該詞引申為對突發事件感到驚訝、恐懼或猶豫不決()。
“驚镳”既保留古漢語中“驚馬”的本義,又通過文學化表達衍生出對突發事件的驚懼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野燎賦》原文或權威詞典()。
《驚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馬兒受到驚吓而停駐不前。引申為遭遇意外時的驚慌失措或受到打擊而停止前進。
《驚镳》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金”。其中,“心”為四畫部首,“金”為四畫部首。
《驚镳》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問難》一書中,是古代秦漢時期文學家劉向所著。繁體字為「驚鏢」。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驚镳」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例如,《康熙字典》中記錄的古代寫法是「驚鏢」。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現代簡化字中的「驚镳」成為了主流的寫法。
1. 他接到壞消息後,整個人仿佛被驚镳了,一動不動。
2. 這次挫折讓他心情低落,不禁想起了各種驚镳的過往。
組詞:馬镳、镳局、馬善镳者。
近義詞:吓得不敢前進、受到驚吓而僵硬。
反義詞:穩步前進、毫不動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