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志的意思、典志的詳細解釋
典志的解釋
記載典章制度的文章和書籍。古書如《禮記》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記》八書、《漢書》十志,及十通、會典、會要等,均屬典志性質。《三國志·魏志·程昱傳》:“遠覽典志,近觀 秦 漢 ,雖官名改易,職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顯分明例,其緻一也。” 金一 《文學觀》:“一曰典志,掌故是也。”
詞語分解
- 典的解釋 典 ǎ 可以作為标準的書籍:典籍。字典。詞典。經典。引經據典。 标準,法則: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詩文裡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典範。典雅。典禮。典型。 指典禮:盛典。大典。 主持,主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典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典籍與志書的合稱
“典”指古代典籍(如經書、文獻),“志”指記載曆史、地理、人物等的志書。兩者結合後,既可指代文獻書籍的集合,也可引申為形容博學多才的人。
-
典章制度的記載
在曆史學中,“典志”特指記錄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或書籍,例如《禮記》中的《王制》《月令》,《史記》的“八書”、《漢書》的“十志”,以及《通典》《文獻通考》等“十通”類著作。
二、使用場景
- 形容學識淵博:如“他堪稱典志,通曉古今制度”。
- 學術研究領域:多用于讨論古代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研究文獻,例如“典志體史書是制度史的重要資料”。
三、典型例子
- 《通典》(杜佑):首部典制通史,涵蓋曆代政治、經濟制度。
- 《文獻通考》(馬端臨):系統整理上古至宋代的典章制度。
- 會典與會要:如《唐會要》《明會典》,彙編單一朝代的制度條文。
四、補充說明
- 詞源: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程昱傳》,強調“崇上抑下”的制度規範。
- 現代應用:在文史研究中,“典志”仍指代制度類文獻,是分析古代社會結構的重要依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内容,可參考《通典》《文獻通考》等原著或相關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典志(dian zhi)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記錄和記載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的文字資料或著作。現在讓我來為你解析一下典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還有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典志的拆分部首是八刀,它包含了“八”和“刀”兩個部分。根據筆畫計算,典志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八”的筆畫數是2畫,而“刀”的筆畫數則是10畫。
關于典志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木經》這本經典著作中,并在後來的曆史中逐漸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典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隻是在一些筆畫和部首的書寫方式上略有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典志的形态可能會和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然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典志所代表的含義始終是一緻的,即指的是記錄曆史和記載文獻的重要工具或著作。
以下是一個關于典志的例句: “他撰寫了一本典志,詳細記錄了整個城市的曆史和發展。” 這個例句展示了典志作為一種記錄和記載曆史的手段的使用方式。
除了典志這個詞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比如典籍、典故、典範等。這些詞語都和典志的意思或者用途有所關聯,可以互相補充和解釋。
至于典志的近義詞,一些合適的詞彙可能包括典籍、史書、記載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類似的含義,指的是記錄有關曆史、文化等的書籍或文字資料。
相反的,與典志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遺忘、忘卻等,因為典志的本質就是為了避免曆史和知識被遺忘,而起到記錄和保存的作用。
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典志這個詞語。如果有其他疑問,我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