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志的意思、典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志的解释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至于崇上抑下,显分明例,其致一也。” 金一 《文学观》:“一曰典志,掌故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典” 本义指重要的文献、法则或规范(《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也”),引申为经典性、权威性的典籍;“志” 原意为记录、记载(《释名》:“志,记也”),后特指记述地方风物、制度的文体。

“典志” 合并后指:

  1.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专用于记录国家礼仪、律法、职官等制度规范的典籍,如《通典》《文献通考》均属典志体史书。
  2. 史书分类体裁之一: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以制度史为核心的史书体例,强调系统性汇编典章沿革(来源:《辞海》第七版“典志体”条目)。

二、历史语义演变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典志,记载典章制度之书。”
  2. 《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典志体肇始于《史记》八书,至《通典》确立体例,以‘分门别类,统贯古今’为特征。”

“典志”是以制度史为核心的专业性著述体裁,兼具文献分类意义与史学方法论价值。其释义需紧扣“典章制度”这一核心,并关联中国史学传统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典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典籍与志书的合称
    “典”指古代典籍(如经书、文献),“志”指记载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志书。两者结合后,既可指代文献书籍的集合,也可引申为形容博学多才的人。

  2. 典章制度的记载
    在历史学中,“典志”特指记录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或书籍,例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以及《通典》《文献通考》等“十通”类著作。


二、使用场景


三、典型例子

  1. 《通典》(杜佑):首部典制通史,涵盖历代政治、经济制度。
  2. 《文献通考》(马端临):系统整理上古至宋代的典章制度。
  3. 会典与会要:如《唐会要》《明会典》,汇编单一朝代的制度条文。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内容,可参考《通典》《文献通考》等原著或相关学术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近白堕别藏并且碧筳博览群书波黎跛罗盖不成蚕室狱承包齿记抽刀断水抽丝剥茧赐庆单露胆智洞洞惺惺反射角扶犂公案学公取贡事冠履酼鸡憨厚何有乡黄族翦缀交络焦响进退迍邅蠲疏踡蹜开胸狂誖枯槁士馈贽老鸹翎流离颠顿毛裤马哨弭毛明解愍护女侍中偶视杞人之忧人面竹濡沫涸辙散黛砂锅蜃气衰隤陶桴偷盗唾面自干文降暇刻逍遥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