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蕪冷寂的庭院。 唐 岑參 《故工部尚書蘇公挽歌》之二:“舊堂階草長,空院砌花開。” 唐 張祜 《題杭州孤山寺》詩:“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空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空院”指荒蕪冷寂的庭院,常用來形容無人居住、缺乏生機的場景,帶有孤寂、蕭瑟的意境。部分解釋進一步将其引申為比喻,描述人或地方冷清、無人問津的狀态。
唐詩中的意境
唐代詩人岑參在《故工部尚書蘇公挽歌》中寫道:“舊堂階草長,空院砌花開”,通過“空院”與“舊堂”呼應,強化了物是人非的寂寥感。
張祜的《題杭州孤山寺》則用“空院落花深”描繪寺院冷清之景,突出自然與人文的荒疏。
現代語境擴展
在小說或曆史描述中,“空院”也可指代特定場景,如古代皇宮中操練士兵的場地,或懸疑故事中引發線索的荒廢宅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空院(kōng yuàn)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空”(kōng)的部首是“穴”(yuè),意思是洞穴;而“院”(yuàn)的部首則是“阜”(fù),意思是土堆。所以,“空院”一詞的意思是沒有人居住或使用的庭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空(kōng)拆分為部首“穴”(yuè)和5畫
院(yuàn)拆分為部首“阜”(fù)和6畫
來源:
空院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這部古代文獻中。它在古代常用來形容庭院或花園裡空寂無人的景象。
繁體:
在繁體字中,“空院”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空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空院”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該字的寫法為“孔院”。這種寫法主要是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書法的變遷和改進。
例句:
1. 他來到了空院,感受到了一種甯靜的氛圍。
2. 我喜歡在空院裡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組詞:
空曠、空蕩、空無、空寂、園林、宅院、花園
近義詞:
荒廢、冷落、冷清、冷寂、寂靜、靜谧、幽靜
反義詞:
熱鬧、擁擠、喧嚣、繁忙、熱絡、熙攘、喜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