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路。《六韬·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 唐 杜甫 《飛仙閣》詩:“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 宋 楊萬裡 《紀羅楊二子遊南嶺石人峰》詩:“初嫌微徑無人蹤,行到半嶺徑亦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復從南坡下得微徑,下一裡餘而東抵坑底。” 清 金農 《樊口西郊行藥》詩:“此閒微徑僻,斜景閉墟落。”
“微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狹窄的小路,多用于形容自然環境中不易察覺的路徑,例如山林、溪谷間的隱蔽通道。
在比喻層面,可指微小的努力或進展,例如形容某人在困境中緩慢前行的狀态。這種用法多出現在文學性表達中,強調過程的艱難與不易察覺。
注: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等文獻。
《微徑》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非常狹窄的小路或小徑。
《微徑》由部首“彳”和“徑”組成。
“彳”是左偏的“彡”,表示行走的足迹,為2畫。
“徑”是由路旁的“土”字和從中間經過的“亍”字組成,為8畫。
整個詞彙《微徑》共10畫。
《微徑》是源自古代漢語,原本指非常狹窄的小徑。
繁體字寫法為「微徑」。
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會有變化。《微徑》古時候的寫法為「微逕」。
1. 他住的房子後面有一條微徑通往村子的小河。
2. 在山林中,我們發現了一條微徑,我們決定跟着它看看能走到哪裡。
3. 雨後,微徑上的泥土濕濕的,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
微小、微妙、微乎其微
小徑、小路、小道
大道、寬路、大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