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奠獻的意思、奠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奠獻的解釋

獻祭品以祀死者。《續資治通鑒·宋太祖開寶九年》:“庚辰,帝謁 安陵 ,奠獻號慟,左右皆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奠獻,漢語複合詞,由“奠”與“獻”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向祭祀儀式中的特定禮儀行為。《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祭祀時進獻祭品的行為”,特指在宗廟、陵墓或特定紀念場所舉行的莊重儀式中,通過陳設酒食、器物等表達敬意的過程。

從構詞法分析,“奠”字在甲骨文中象形為酒器置于基座之态,《說文解字》釋作“置祭也”,強調物品的鄭重安放;“獻”字本義指祭祀時奉上犬牲,後引申為恭敬地呈送。二字組合後,既包含物質層面的祭品陳列,又承載着精神層面的追思與尊崇,常見于古代祭祀文獻,如《禮記·祭統》所載“奠獻之禮,所以交神明也”。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應用于三類場景:其一為傳統喪葬儀式中的祭品供奉環節;其二指國家級公祭活動中的禮儀程式;其三引申用于表達對重大曆史事件或人物的紀念行為。據《古代漢語詞典》考證,其使用範疇自周代宗廟祭祀制度确立後逐步定型,至今仍保留着莊嚴肅穆的語義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奠獻”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來理解:

一、傳統祭祀含義(主要釋義)

指獻祭品以祀死者,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續資治通鑒·宋太祖開寶九年》記載:“庚辰,帝謁安陵,奠獻號慟,左右皆泣。” 此處的“奠獻”強調通過祭品表達對逝者的哀悼與敬意,屬于禮儀行為。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現代詞典中,“奠獻”被解釋為“奠定基礎,獻出貢獻”,如《後漢書·陳蕃傳》提及“蕃……奠獻于鄉裡”,引申為通過努力為事業或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種用法更偏向比喻義,強調個人或行為的奠基作用。

使用場景

  1. 傳統場景:祭祀儀式、曆史文獻描述喪葬禮儀。
  2. 現代場景:形容對事業、社會或集體的貢獻,例如“他畢生奠獻于教育事業”。

補充說明

提示: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罷錢捕撈不殺測量标石乘鸾子踔躍錯煮水打法德政蝶化鵝鴨轓軒富腴賈馬服鄭菰首好身手鳇糟幻境胡博詞皭然交倚嘉鮮節奏進夥郡守流灑毛員鼓馬蹄鼈鳴吒沒矢睦鄰政策牧馬孽子匿悃慊郁情知道瓊屑雀羅門三烏上宿盛寒聲交詩征首攝收益權私産制度陶淑田父之獲帖括派體望通辭頹蕪外言完趙委服五髒神罅縫遐路憲台骁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