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守的意思、郡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守的解釋

郡的長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廢封建設郡縣,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為佐。 漢 唐 因之; 宋 以後郡改府,知府亦稱郡守。《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幸得備郡守,專治千裡,不聞仁愛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刑殺6*人。”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縣吏呼伎樂伶人,即皆馳往,無敢留者。” 清 黃之隽 《海嘯歌》:“郡守告予往勘災, 華 婁 兩宰同去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郡守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郡守是中國古代郡一級行政區域的長官,是地方最高行政與軍事管理者,其職責涵蓋治理民衆、征收賦稅、維護治安及統領郡兵等。這一官職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職權與地位有所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職責

據《漢語大詞典》,“郡守”指戰國至秦漢時期郡的行政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命,掌管全郡政務。其主要職能包括: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沿革與演變

  1. 戰國起源

    郡守始設于戰國時期,如趙國、魏國推行郡縣制,郡守為武官出身,側重軍事防禦。

  2. 秦漢定制

    秦統一後全面推行郡縣制,郡守為地方最高長官(秩二千石)。漢承秦制,漢景帝時改稱“太守”,但“郡守”仍為通稱。

  3. 隋唐變革

    隋朝廢郡存州,改設州刺史;唐代進一步弱化郡級建制,“郡守”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職權範圍與等級

據《古代漢語詞典》,郡守作為封疆大吏,擁有較大自主權:

其俸祿等級在漢代為“二千石”,地位僅次于九卿。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四、别稱與關聯官職

來源:《中國官制大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總結

“郡守”是中國郡縣制下集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于一身的地方長官,其設置标志着中央對地方管理的強化。戰國至秦漢為其職權鼎盛期,隋唐後隨行政體系變革而消亡。

網絡擴展解釋

“郡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官職,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郡守是古代地方行政長官,主要負責管理郡縣事務,兼具行政與軍事職責。其核心職能包括維護治安、征收賦稅、管理戶籍土地、執行中央政策等。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秦制
    戰國時期始設郡守,初為武職守邊。秦統一後推行郡縣制,郡守成為郡級最高行政長官,直接由中央任命(、)。秦朝郡守下設郡尉(掌軍事)、郡監(掌監察),形成三權分立結構。

  2. 漢至隋唐

    • 西漢景帝時更名為“太守”,成為正式官名(、)。
    • 隋朝合并州郡,改設刺史或太守,郡守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3. 宋以後
    宋代改郡為府,知府被尊稱為郡守,但已非正式官職(、)。

三、職責特點

四、相關官職對比

官職 時期 職責差異
郡守 秦至漢初 郡級最高行政長官
太守 漢景帝起 郡守改名後的正式官名
知府 宋以後 府級長官,職能類似郡守

五、文學與曆史記載

郡守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治理的關鍵角色,其名稱和職能隨朝代更疊而變化,反映了古代行政體系的演進。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工百能擺攤子搬脣遞舌包鈔霸業悲田閉淫承上啟下璀采待試得未曾有遞角定貨斷織勸學堆垛騑駒風鬟俘聝高而富球觀觇關門節顧身耗憊嗥嘯阖椟畫依灰煙瘴氣火積肩吾解凍靜園決筴糠籺刊刻魯衞描寫鳴珂裡謬薦遷念情摯榷課閃念剡溪藤申變盛王省訾豕心水兕隋堤隨璞瑣故袒胸露背頹敗推翻蝸疽嗚呼哀哉無支祁祥符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