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墨子·節葬下》:“然後伯父、叔父、兄弟、孼子其。” 孫诒讓 間诂:“孼,庶子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王 有孽子 不害 ,最長,王弗愛,王、王後、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 宋 嶽珂 《桯史·劉觀堂讀赦詩》:“後二年,和議成, 秦檜 懼當制者之不能説虜也,以孼子 熺 及其黨 程克俊 補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孽子含寃天慘淡,孤臣舉義日光明。”
(2).謂使其子遭災難。《逸周書·王佩》:“殃毒在信疑,孽子在聽内,化行在知和。” 朱右曾 校釋引 盧文弨 曰:“孽子,謂災害其子。”
“孽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分析:
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
指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妾室所生的兒子,地位低于嫡子。
不孝子(忤逆之子)
現代漢語中多指品行惡劣、敗壞家風的兒子。
“孽子”的核心含義圍繞血緣身份與道德評判展開,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孟子》《墨子》等文獻原文。
《孽子》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具有惡劣行為或造成惡果的人。
《孽子》的部首是孑(jié),它是一個獨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5。
《孽子》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地》之中,原文是:“無使吾人生孽形”。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指代罪行、惡行的人。
繁體字“孽子”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孽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例如《莊子·天地》中的原文中的“孽”字與現代簡化字的寫法有一些區别,但整體上仍然能夠辨認。
1. 這個孽子屢次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2. 他是個真正的孽子,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
1. 孽父:指遭受孽報的父親。
2. 孽根:指造成災禍或惡果的根源。
3. 孽障:指造成惡果或困擾他人的人。
罪人、惡徒、惡棍、惡徒。
善人、好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