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首的意思、菰首的詳細解釋
菰首的解釋
即茭白。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春菜》:“蓴絲色紫菰首白,蔞蒿牙甜蔊頭辣。” 宋 陸遊 《幽居》詩:“芋魁加糝香出屋,菰首芼羹甘若飴。”參見“ 茭白 ”。
詞語分解
- 菰的解釋 菰 ū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嫩莖稱“茭白”、“蔣”,可做蔬菜。果實稱“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同“菇”。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專業解析
菰首,是漢語中對一種水生蔬菜的古稱或雅稱,現代多稱為茭白。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植物學釋義
菰首指禾本科菰屬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的膨大肉質莖。這種膨大現象由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寄生刺激形成,幼嫩時可食用,口感清脆甘甜,是傳統水生蔬菜。
形态特征:
- 植株高1.5–2米,葉片長披針形;
- 肉質莖紡錘形或長圓柱形,表皮光滑,内裡潔白如玉。
二、詞源與曆史記載
“菰首”之名源于古代文獻:
- 《爾雅·釋草》:“出隧,蘧蔬。” 晉代郭璞注:“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即指菰首(茭白)。
- 《說文解字》:“菰,蔣也。從艸,瓜聲。”段玉裁注:“菰者,蔣之實,其米稱雕胡。”說明“菰”為植物名,“首”或指其可食的膨大莖部。
三、别名與文化内涵
菰首在曆代典籍中有豐富别稱:
- 《周禮》稱“蔣實”,列為“六谷”之一(稌、黍、稷、粱、麥、菰);
- 《本草綱目》載:“江南人呼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故又名“茭白”“茭筍”;
- 文人詩詞中雅稱“菰菜”“雕胡菜”,如杜甫詩“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四、實用價值
- 食用:
菰首自古為江南名蔬,宋代《山家清供》記載其可烹制“玉糁羹”;
- 藥用:
《食療本草》載其性甘寒,可“解煩熱,調腸胃”(《證類本草》引)。
參考文獻
-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
- 《本草綱目·草部》(明·李時珍)
-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宋·唐慎微)
網絡擴展解釋
“菰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含義
“菰首”即現代所稱的“茭白”,是一種水生蔬菜,屬于禾本科菰屬植物。其莖部因真菌寄生而膨大,形成可食用的肉質部分。
-
文獻記載
該詞多見于宋代詩詞,例如:
- 黃庭堅《次韻子瞻春菜》提到“蓴絲色紫菰首白”,描述其色澤;
- 陸遊《幽居》中“菰首芼羹甘若飴”,形容其味道甘甜。
-
語言特點
- 拼音:gū shǒu(現代普通話讀音);
- 近義詞:茭白、菰菜;
- 反義詞:無明确反義詞,但可根據語境與辛辣食材(如“蔊頭辣”)形成對比。
-
現代應用
作為古語詞,“菰首”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一般直接稱“茭白”。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梆鼓碑額炳輝抄寫成奸齼夏存亡續絕德洋恩普短襪笃敏二次方程放射性微塵風走夫栘幹謀告實各别聒吵國手過刑過月好色不淫亨泰揮目琥珀孫監廚戄然吭氣藜苋例贈龍蕊簪懋業内使乜乜些些拗體偏疾瓶香全安曲院忍俊不禁商務印書館潸然淚下擅業燒金石隄市籴瘦龍說破叔翁隨風而靡蹄毂銅猊屯倉枉突徙薪頑皮賊骨僞本危檻渥味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