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菰首的意思、菰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菰首的解釋

即茭白。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春菜》:“蓴絲色紫菰首白,蔞蒿牙甜蔊頭辣。” 宋 陸遊 《幽居》詩:“芋魁加糝香出屋,菰首芼羹甘若飴。”參見“ 茭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菰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菰首”即現代所稱的“茭白”,是一種水生蔬菜,屬于禾本科菰屬植物。其莖部因真菌寄生而膨大,形成可食用的肉質部分。

  2. 文獻記載
    該詞多見于宋代詩詞,例如:

    • 黃庭堅《次韻子瞻春菜》提到“蓴絲色紫菰首白”,描述其色澤;
    • 陸遊《幽居》中“菰首芼羹甘若飴”,形容其味道甘甜。
  3. 語言特點

    • 拼音:gū shǒu(現代普通話讀音);
    • 近義詞:茭白、菰菜;
    • 反義詞:無明确反義詞,但可根據語境與辛辣食材(如“蔊頭辣”)形成對比。
  4. 現代應用
    作為古語詞,“菰首”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一般直接稱“茭白”。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菰首

菰首(gū shǒu)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菰首的拆分部首是「艸」,表示與植物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菰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箕”。箕是一種盛物的器具,形狀類似鬥笠,周邊有菰葉做裝飾。後來,箕的字形逐漸變化,演化成了菰首的樣子。

繁體:菰首的繁體字形為「菰首」,沒有太大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菰首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形狀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騎着船駛過了茂密的菰首,遠離了喧鬧的城市。

2. 這幅畫中的青蛙正坐在菰首上,十分甯靜。

組詞:

- 前菰:指位于船首的一塊石頭。

- 約菰:用菰葉纏繞起來。

- 菰杆:指菰葉的柄部分。

近義詞:菰首的近義詞包括箕和鬥笠,都形狀類似菰葉。

反義詞:與菰首相反的詞彙是無菰,表示沒有箕的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