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拒的意思、抵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拒的解釋

抗拒;抵制。 前蜀 韋莊 《小将張彥射虎歌》:“鳴弦霹靂越幽阻,往往依林猶抵拒。”《朱子語類》卷六九:“‘閑邪’,莫是為防閑抵拒那外物,使不得侵近否?”《秦併六國平話》卷上:“恐被攻擊,孤城難以抵拒。” 梁啟超 《瓜分危言》第一章:“故相持不下,持均勢之策,相與暗中抵拒。”


觝拒:亦作“ 觝距 ”。抵觸抗拒。《詩·陳風·株林》“匪適 株林 、從 夏南 ” 漢 鄭玄 箋:“言我非之 株林 ,從 夏氏 子南 之母,為淫泆之行,自之他耳。觝拒之辭。”《急就篇》卷四“讒諛争語相觝觸” 唐 顔師古 注:“有争語者常相觝距而擊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抵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dǐ jù,其核心含義為抗拒、抵制,強調對外力或誘惑的抵抗行為。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釋義與用法

  1. 對抗性行為
    多用于描述抵禦外敵或抵抗不可抗拒的力量。例如:

    • 軍事場景:“恐被攻擊,孤城難以抵拒。”(出自《秦併六國平話》)
    • 抽象抵抗:“‘閑邪’,莫是為防閑抵拒那外物,使不得侵近否?”(出自《朱子語類》)
  2. 引申含義
    亦可表示對誘惑或困境的内心抗拒,如“抵抗不住誘惑”。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參考

  1. “鳴弦霹靂越幽阻,往往依林猶抵拒。”(前蜀·韋莊《小将張彥射虎歌》)
  2. “當你與伴侶意見不同時,應合作而非一味抵拒。”()

五、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或《朱子語類》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拒(dǐ jù)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扌”和“己”。它一共有6個筆畫,按順序依次寫為橫、撇、捺、橫折鈎、豎、橫。 “抵拒”一詞來自于古代漢語,是由“抵”和“拒”兩個字合并而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抵拒」。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變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抵、耨」。 以下是一些使用“抵拒”的例句: 1. 我們不能抵拒改變,隻能適應它。 2. 他拒絕了所有的建議,抵拒着幫助的手。 3. 雖遭受了很多困難,但他堅定地抵拒了放棄的念頭。 一些與“抵拒”相關的詞彙包括: - 抗拒:表示不接受或抵抗某種力量或影響。 - 反抗:表示采取行動對抗某種壓迫或不公正。 相反地,與“抵拒”相對的詞彙是: - 接受:表示同意或接納某種提議、觀點或事物。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我會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