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倫的意思、伯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倫的解釋

晉 劉伶 的字。 伶 與 阮籍 嵇康 等六人友好,稱竹林七賢。嘗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後世以 伶 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唐 韓愈 《送高閑上人序》:“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倫 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 唐 孟郊 《百憂》詩:“ 伯倫 心不醉,四皓迹難留。” 宋 朱弁 《風月堂詩話》卷上:“ 東坡 雲:‘詩文豈在多,一頌了 伯倫 ’。是 伯倫 他文字不見於世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伯倫”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語,其核心解釋需結合曆史人物與文學意象:

  1. 本義與人物背景
    “伯倫”是晉代名士劉伶的字,他是“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避世著稱。劉伶曾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成為蔑視禮法、縱酒放誕的典型人物。

  2. 文化象征意義
    在後世文學中,“伯倫”被賦予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意象,常用來代指避世或借酒消愁的行為。例如唐代詩人韋莊在《對酒》中寫道:“伯倫若有長生術,直到如今醉未醒”,借劉伶表達對現實的疏離感。

  3. 衍生用法
    現代語境中偶見“伯倫不歸”的表述,指沉迷享樂而忘記責任,但此用法屬于現代引申,并非原詞本義。

  4. 注意點
    部分詞典(如)提到“伯倫”指長輩或上級,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誤用有關。主流權威資料(如漢典、詩詞解析)均以劉伶為唯一明确釋義。

建議結合劉伶的生平及《酒德頌》原文,可更深入理解該詞的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倫(Bó lún)一詞是漢語中的一個名詞,常用于表示“兄長”或“同輩”之義。下面将對伯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伯倫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 筆畫:伯倫總共有10畫。 來源:伯倫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其源自于《周禮·春官·司寇》一書中的記載,用以指代同輩。 繁體:伯倫的繁體字形為「伯倫」。 古時候漢字寫法:早期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伯倫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記錄。 例句:他是我的伯倫,我們感情很好。 組詞:伯倫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詞語,比如伯倫兄弟、伯倫關系等。 近義詞:伯倫的近義詞包括: 兄長、同輩、兄弟等。 反義詞:伯倫的反義詞包括:弟弟、下屬等。 希望以上關于伯倫的相關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