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天命。天帝的意志。《詩·大雅·文王》:“有 周 不顯,帝命不時。”
(2).天子的命令。《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夔 典樂,和神人; 龍 作納言,出入帝命。” 南朝 宋 顔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吳郡 張邵 恭承帝命,建旟舊 楚 ,訪懷沙之淵,得捐珮之浦。” 明 劉基 《官箴上》:“慈匪予愛,帝命溥時;威匪予憎,國有恒規。”
“帝命”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皇帝的命令或旨意。在古代封建制度中,皇帝被視為“天子”,其命令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不可違背。例如《漢書》記載:“夔典樂,和神人;龍作納言,出入帝命”,說明官員需嚴格遵循帝王指令。同時,該詞也延伸為上天的旨意或天命,強調命運由天定,如《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有周不顯,帝命不時”,即周朝興盛是天命所歸。
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例句與文獻引用
總結來看,“帝命”既反映古代君主專制下的權力結構,也承載了天人感應的傳統思想。如需進一步探讨其在不同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漢書》等文獻。
帝命是指皇帝的命令或旨意。帝意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權威和統治力量,是君主制度下的最高指令。
帝命的拆分部首為"⺆"(yi)和"口"(kou),拆分後的筆畫數為9畫。
帝命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宮廷中的禮儀制度。當時的皇帝有着無上的權威,其命令被視為神聖不可違抗的帝命。
帝命的繁體字為「帝命」。
在古代,帝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帝可以寫作「皇帝」,命可以寫作「令」或者「旨」。帝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因時代和文化背景而有所變化。
1. 皇帝發布了一道帝命,要求百官全力支持國家的建設。
2. 士兵們聽從了将軍的帝命,奮勇沖鋒。
帝命的相關詞彙有:帝王、命令、皇權、統治。
帝命的近義詞有:谕旨、诏令、聖旨。
帝命的反義詞是:違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