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錦的意思、地錦的詳細解釋
地錦的解釋
(1).中草藥名。又稱“斑地錦”、“奶漿草”。全草入藥,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地錦》。
(2).即爬山虎。落葉藤本植物。可供觀賞。根、莖入藥,有祛風活血的作用。
(3).地黃的别名。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錦的解釋 錦 (錦) ǐ 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旗。錦屏。錦标。錦繡(精美鮮豔的紡織品,喻美麗或美好,如“錦錦山河”、“錦錦前程)”。錦上添花。 鮮明美麗:錦霞。錦緞。錦箋。錦雞(鳥,形狀和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
專業解析
地錦(dì jǐ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植物學和文化内涵的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爬山虎(學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屬葡萄科落葉藤本植物。其莖蔓匍匐生長,攀附于牆壁或岩石表面,形似鋪地的錦緞,故得名“地錦”《中國植物志》。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特征
- 莖具分枝卷須,末端膨大成吸盤,可吸附垂直表面。
- 葉片寬卵形,常三裂,秋季轉為鮮紅色。
- 果實為藍黑色漿果,小而圓潤《本草綱目》。
-
生态習性
耐寒耐旱,適應性強,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常見于庭院、山石及建築外牆,具綠化遮蔭功效《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三、藥用價值
中醫典籍記載其根、莖可入藥:
- 性味:辛、微澀,溫。
- 功效: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及風濕痹痛《中華本草》。
四、名稱由來與文化寓意
“地錦”之名源于其生長形态:
- “地”喻其匍匐延展之态,“錦”形容枝葉層疊如錦繡,象征自然生機與堅韌生命力。古人常以之喻指頑強向上的精神,多見于詩詞詠物題材《漢語大詞典》。
五、别名辨析
部分地區亦稱“紅絲草”(小草本植物)為地錦,但主流詞典及植物學規範以爬山虎為正解《現代漢語詞典》。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植物志》(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 《本草綱目》(李時珍,明代)
-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科學出版社)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地錦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下可能指代不同植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葡萄科地錦(爬山虎)
-
植物學特征
- 木質藤本植物,卷須頂端有吸盤,葉片寬卵形,常3淺裂,秋季變紅,觀賞性強。
- 分布于中國吉林、河北、福建等地,多攀援于牆壁、岩石或疏林中。
-
藥用價值
- 根、莖入藥,具有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跌打損傷等。
二、大戟科地錦草
-
植物學特征
- 一年生匍匐草本,莖細弱呈紅色,葉片對生,全草含白色乳汁。
- 别名包括鋪地錦、奶漿草,廣泛分布于溫帶地區。
-
藥用價值
- 全草入藥,功效以清熱解毒、止血為主,常用于痢疾、便血、瘡疖等症。
三、區分與注意
- 名稱混淆:兩者雖同名“地錦”,但分屬不同科屬(葡萄科 vs. 大戟科),形态和藥用側重點不同。
- 曆史記載:明代《本草綱目》等古籍中的“地錦”多指葡萄科爬山虎,而現代部分地區将大戟科地錦草也納入同名範疇。
建議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如藥用或園藝)結合植物特征進一步鑒别。
别人正在浏覽...
奧區邊遐臂膊别強冰棍步話機車戶逞妙螭龍打量碓臼翻版風起雲湧焚黃高人逸士各個诟駡光豔官屬紅樓夢皇兄健鹘健身皦白介入進趍進書救濟金遽色臘雪柳眉羅布買面子面決明科片面飄袅瓢觯披檐遷落謙套輕春瓊罂勸懲羣兒色寵神號奢尚詩壁食犬孫大聖陶籬偷工頭葉萬戶侯猥薄違式靰鞡草象牀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