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辱罵。《魏書·酷吏傳·高遵》:“屯逼民家求絲縑,不滿意則詬駡不去,強相徵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孫富 自那日受驚,得病卧床月餘,終日見 杜十娘 在傍詬駡,奄奄而逝。” 王西彥 《尋常事》:“給過度的哀傷所侵襲,徹夜哭泣着,不住地互相诟罵和争論。”
“诟駡”是一個由“诟”和“駡”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與“辱罵”“斥責”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學出處,可參考和提供的來源。
诟罵(gòu mà)是指公開指責、批評或譴責别人的行為,通常帶有激烈的言辭和負面情緒。诟罵一詞既可以用來形容口頭上的嚴厲批評,也可以用來描述書面上的尖銳譴責。
诟罵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yán)和馬(mǎ),表示與言辭和馬的相關意思。根據《康熙字典》,诟罵的總筆畫數為12。
诟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诟罵的繁體字為詬馬。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诟罵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區别。诟罵的古代寫法為詬罵,其中的罵指的是責罵、謾罵的意思。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
1. 他因為不滿意領導的決定,直接對他進行了诟罵。
2. 在網絡上,很多人使用匿名賬號,進行诟罵他人的行為,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舉動。
3. 诟罵會導緻雙方關系的惡化,應該通過理性的對話來解決分歧。
1. 诟罵别人的人:诟罵者、诟罵書。
2. 收到诟罵的人:受诟罵者、遭受诟罵的對象。
3. 诟罵行為:诟罵言辭、诟罵言論。
1. 謾罵:指用惡言惡語辱罵别人。
2. 辱罵:指侮辱、羞辱他人。
3. 斥責:指嚴厲地責備或指責别人的過錯。
贊揚:表示對他人表現或成就的積極肯定和贊美。
稱贊:指因為對他人的行為、品德等方面表示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