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跌宕格的意思、跌宕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跌宕格的解釋

詩的風格之一。以豪放潇灑不拘常格為其特點。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僧皎然》:“《詩式》雲:‘詩有跌宕格二品:一曰越俗,其道如黃鶴臨風,貌逸神王,杳不可羈……二曰駭俗,其道如 楚 有 接輿 , 魯 有 原壤 ,外亦驚俗之貌,内藏達人之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跌宕格”是漢語文學批評與藝術理論中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指作品在結構或情感表達上呈現起伏變化、不拘常規的獨特風格。該概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溯源

    “跌宕”原指音調抑揚頓挫,《說文解字》釋“跌”為“足失也”,引申為變動;“宕”則含流動之意(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0卷)。二字組合後,形容事物在動态中産生節奏感。而“格”在《文心雕龍》中被定義為“設情有宅,置言有位”的規範框架,二者結合形成“突破既定框架的韻律變化”這一内涵。

  2. 文學表現特征

    在文學創作中,跌宕格常表現為情節的突轉、情感的強烈對比或語言節奏的疏密交替。例如清代學者劉熙載在《藝概》中評價《莊子》文章“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正是跌宕格在哲理散文中的典型體現(參考《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藝術領域的延伸

    書法理論中,跌宕格對應“飛白”“漲墨”等技法形成的視覺韻律,如王铎草書通過墨色濃淡與筆勢緩急制造空間張力;繪畫領域則體現在山水畫的虛實相生構圖法則,清代石濤“一畫論”強調的“山川與予神遇而迹化”即暗合此理(參考《中國藝術精神》中華書局版)。

這一術語的學術價值在于揭示了中國傳統美學對動态平衡的追求,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周易》的陰陽轉化思想,為解析古典文藝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批評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跌宕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文學術語和現代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文學術語中的定義
    作為詩歌風格術語,跌宕格指豪放潇灑、不拘常格的創作特點,最早見于唐代詩僧皎然的《詩式》。其下分兩品:

    • 越俗:如“黃鶴臨風”,形态飄逸超然,精神自由奔放,難以拘束。
    • 駭俗:如“接輿、原壤”等狂士,外表驚世駭俗,内在卻蘊含通達的智慧。
  2. 現代引申含義
    現代用法中,該詞可泛指事物或情節的起伏多變,例如形容文學作品、影視劇情的曲折,或人生際遇的波瀾。

補充說明:
需注意其原始出處為詩歌理論,現代引申義是語義擴展的結果。在學術讨論中引用時,建議優先依據《詩式》等文獻的原始分類。

别人正在浏覽...

按驗悖妄筆直參察剗滌徹簡大理寺鲽鹣對稱而翁反駮飛災橫禍蜂勞蝶嚷墳起富大附卷覆潤工期刮剌剌管帳鬼迷心竅故迹海底撈月邗溝孑遺舊情絶美抗章刳剝棱錢略刃凜慄流沉率多茂親麻酥酥馬徒難勝泥人平勻嫔侍七絲琴屈附甚莫識時達務石兕世兄守約書滴歎慨頽光徒有虛名完逋丸泥封關溫情脈脈相思樹香稌限劑陷刑小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