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稻。 宋 蘇舜欽 等《淮上喜雨聯句》:“焦心閔疲農,虛口待香稌。”
“香稌”這一詞彙在現有的通用漢語詞典及常見文獻中未收錄,可能屬于特定方言、古語或生僻用詞。根據字面拆解分析:
“稌”的含義
“稌”讀作tú,指稻谷或糯米。例如《詩經·周頌·豐年》中“豐年多黍多稌”的“稌”即指稻米。現代多用于古詩詞或方言中。
可能的組合意義
建議
如有更多背景信息,可提供更精準的解答。
香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富有香氣的香木。
香稌的首字部首是禾(秋禾),尾字部首是竹(啇竹)。整個詞由13個筆畫組成。
香稌最早出現在《列子·修身》一篇中。其中寫到松樹的香氣,稱呼松木為“香稌”。後來,這個詞語逐漸被用來指代香氣濃郁的香木。
香稌在繁體字中寫作「香稌」。
在古代漢字中,香稌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通過根據現代字形推測,可以認為其古代寫法類似于「香稌」。
1. 老師點燃了一根香稌,整個教室彌漫着悠遠的香味。
2. 這塊香稌木質紋理清晰,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氣。
組詞:香木、香氣、松木、朱砂、檀香。
近義詞:香木、馥郁、芬芳。
反義詞:臭稌、惡臭、腥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