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迹的意思、故迹的詳細解釋
故迹的解釋
[relics] 已經過去了的事情,陳迹
詳細解釋
亦作“故蹟”。舊迹;遺迹。《漢書·溝洫志》:“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雖石磧淪敗,故跡可憑。”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嘗慕 張芝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許地山 《女兒心》三:“她隻想着去看 安期生 升仙的故迹。”
見“ 故跡 ”。
詞語分解
- 故的解釋 故 ù 意外的事情:事故。變故。故障。 原因:緣故。原故。 有心,存心:故意。故殺(有意謀殺)。明知故犯。 老,舊,過去的,原來的:故事(.舊事,成例;.有連貫性的比較完整的事情,比較適合于口頭講述,
- 迹的解釋 迹 ì 腳印:蹤迹。足迹。血迹。筆迹。 物體遺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遺留下的事物:古迹。實迹。 追尋蹤迹:“漢求将軍急,迹且至臣家”。 據實迹考知:“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故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故迹(拼音:gù jì)指“舊迹”或“遺迹”,即過去事物留下的痕迹或曆史留存的地點、事物。例如《漢書·溝洫志》中提到“求索九河故迹”,意為探尋古代河流的舊道。
2.字形與異體
- 該詞亦寫作“故蹟”,其中“蹟”為“迹”的異體字,兩者意義相同。
3.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描述曆史、文化或自然中留存的事物,如古建築、遺址、文獻等。例如: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故跡可憑”,指可通過舊迹考證曆史。
- 唐代李世民詩句“沉沙無故迹”,形容曆史痕迹被時間掩埋。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遺迹、陳迹、古迹。
- 區别:“故迹”更強調“過去存在”的客觀痕迹,而“陳迹”可能隱含“已逝去且不再重要”的意味。
5.文學引用
- 在詩詞中常用來表達對曆史的追憶,如宋代張炎《台城路》中“泉源猶是故迹”,借自然景觀抒發懷古之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或詩詞中的用例,可參考《漢書·溝洫志》《水經注》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