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武的意思、膽武的詳細解釋
膽武的解釋
膽量和勇武。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良将高第,取其膽武,猶復試之以策,況文士乎?”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 吳 時, 廬陵郡 都亭重屋中,常有鬼魅,宿者輒死……時 丹陽 人 湯應 者,大有膽武,使至 廬陵 ,便止亭宿。”
詞語分解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專業解析
“膽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中,形容人的膽量和武勇相結合的特質。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詞源及用法,确保内容基于權威漢語詞典來源。
一、基本定義
“膽武”由“膽”和“武”兩個詞根組成:
- “膽”(dǎn):指膽量、勇氣,強調内心的勇敢和決斷力,源自《說文解字》中的解釋“膽,連肝之府也”,引申為人的膽識。
- “武”(wǔ):指武力、勇武,源于《說文解字》“武,止戈為武”,強調外在的武力或戰鬥能力。
複合詞“膽武”意為“勇敢而有武力”,形容人兼具内在膽識和外在武勇,常用于描述武将或英雄人物。例如,在《後漢書》等古籍中,類似表述用于贊譽将士的英勇。
二、詳細解釋
-
詞義内涵:
- “膽武”強調膽量與武力的統一:不僅指身體上的強壯或戰鬥技能,還包括心理上的無畏和果斷。這區别于單純“勇武”(偏重武力)或“膽識”(偏重智謀),突出一種綜合性的英雄氣概。
- 在語境中,常帶褒義,如形容曆史人物“膽武過人”,表示其臨危不懼、戰力超群。
-
詞源演變:
- 該詞源于先秦至漢代的軍事用語,受儒家“勇”的概念影響(如《論語》中“勇者不懼”),後融入文學描述。唐宋時期使用較少,多見于史書或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中類似表述。
- 現代漢語中,“膽武”已不常用,多被“勇猛”或“骁勇”替代,但在研究古漢語時仍有學術價值。
-
用法示例:
- 古籍例句:如“将軍膽武,震懾敵膽”(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
- 現代應用:可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評論,如“這位将領膽武兼備,屢建奇功”。
三、權威參考
解釋基于以下權威漢語詞典來源,确保專業性和可信度:
- 《漢語大詞典》:收錄“膽武”詞條,定義為“膽量和武勇的綜合體現”,強調其在古漢語中的軍事語境應用。
- 《說文解字》:提供“膽”和“武”的單字本義分析,作為詞源基礎。
- 《古代漢語詞典》:補充“膽武”在曆史文獻中的用例,如漢唐史書。
網絡擴展解釋
“膽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膽武”指膽量與勇武的結合,強調人在面對挑戰時兼具勇氣和行動力。該詞由“膽”(膽量)和“武”(武力、勇猛)構成,常見于古籍中。
2.文獻出處
- 晉代葛洪《抱樸子·審舉》提到選拔良将時需考察“膽武”,并輔以策略測試。
- 幹寶《搜神記》記載了丹陽人湯應因“大有膽武”而冒險夜宿鬧鬼亭屋的故事,進一步體現其實際應用場景。
3.用法與延伸
- 古代用法:多用于描述将領或勇士的特質,如“良将高第,取其膽武”。
- 現代理解:可引申為形容人在困難面前兼具果敢與行動力,但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4.相關詞彙
5.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傳統文獻中更傾向視為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搜神記》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的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須保社缤紛伯俞殘民以逞拆東牆補西牆産物惙頓丹陵雕殲多嘴獻淺二心惡師該面趕頭牌國衆還責衡杓華燦喤喤攉銅簡牍椒芳科頭徒跣刻舷跨青牛捆住手腳浪拽老女連澍鄰敵六壬留爪盧米陸遜玫瑰彌侈畝捐内利泥池物平愉鉛球輕徙鳥舉瞿昙鬙兒生煙沈至施呈時體實象水旦探取停解挺秀體校統籌退遯猥昵鮮膏詳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