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簡牍的意思、簡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簡牍的解釋

(1).古代書寫用的竹木片。亦泛指書寫用品。《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王充 於宅内門戶壚柱,各置筆硯簡牘,見事而作,著《論衡》八十五篇。”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 唐 黃滔 《魏侍中谏獵賦》:“文高而簡牘增煥,思苦而煙霞動色。”

(2).指文書;書籍;書簡。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及 西臺 陷殁,簡牘湮散, 丁 亦尋卒於 揚州 。”《舊唐書·韋元甫傳》:“ 元甫 精於簡牘, 錫 詳於訊覆。” 宋 蘇轍 《蠶麥》詩:“為農良未易,為吏畏簡牘。” 魯迅 《書信集·緻李秉中》:“來信令我作書再催并介紹,今寫則寫矣,附上,但即令見面,恐其不得要領,仍又與未見無異……況我又不善簡牘,不能作宛轉動聽之言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簡牍”是中國古代紙張普及前的主要書寫載體,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簡牍是竹簡、木簡、竹牍和木牍的總稱。其中:

二、曆史背景

三、内容與用途

四、文化影響

五、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簡牍”也形容書信或文書的簡潔精練,但此用法較文學化,實際更側重其物質形态的原始定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簡牍形制或考古發現,中的詳細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簡牍》的意思

《簡牍》一詞是指古代以竹木制成的簡和牍子這兩種文字載體的總稱。簡指的是一種用竹片或木片制作的簿冊,上面刻寫着文字。牍子則是用木塊切削制成的書寫材料。

《簡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簡牍》一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簡(⺮)和牍(牜)。其中,“⺮”是簡的部首,表示該字與竹子有關;“牜”是牍的部首,表示該字與牲畜有關。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簡字有5畫,牍字有6畫。

《簡牍》的來源

《簡牍》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一本古代的辭書。該書記錄了古代漢字的意義、讀音以及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等。後來,人們通過研讀《爾雅》一書,了解到了《簡牍》的含義。

《簡牍》的繁體

《簡牍》的繁體字為「簡牘」。在繁體中,簡字的右邊有一個「竹」字旁,牍字的上面有一個「牛」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今略有不同。例如,《簡牍》的簡字在古代寫法中,下方的橫線呈凹形,上面的豎線呈凸形,整體形狀像個倒N字。而牍字則更為複雜,上方的兩豎線相交,下方則是一豎一橫。

《簡牍》的例句

1. 他在古代《爾雅》中學習到了《簡牍》的含義。

2. 老師向學生們詳細介紹了古代的《簡牍》制作工藝。

相關詞彙

組詞:簡牍裝, 簡牍學, 簡牍表

近義詞:狹義,檔案

反義詞:繁昌,彗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