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布衣的意思、丹徒布衣的詳細解釋
丹徒布衣的解釋
(1).借指平民。 晉 諸葛長民 ,有武功,曆官顯要。曾督 青 揚 二州諸軍事,領 青州 刺史,又領 晉陵 太守,鎮 丹徒 。 長民 驕縱貪侈,不恤政事,所在殘虐,為百姓所苦。常懼 劉裕 繩之以法,乃歎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機危。今日欲為 丹徒 布衣,豈可得也!”後果為 劉裕 所殺。見《晉書·諸葛長民傳》。
(2).指 南朝 宋 劉穆之 。 穆之 東莞 莒 (今 山東莒縣 )人,世居 京口 ( 丹徒 ),少時家貧,常就嶽家乞食。一日食飽求槟榔,其妻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及 穆之 為 丹陽 尹,召妻兄弟飲,至醉飽,令廚人以金盤盛槟榔一斛進之。見《南史·劉穆之傳》。後以指貧困未遇之士。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館苦雨贈衛尉張卿》詩之二:“ 丹徒 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檳榔。” 宋 黃庭堅 《次韻胡彥明同年》:“誰料 丹徒 布衣侶,今朝忽有酒如川。” 宋 陸遊 《夜從父老飲酒村店作》詩:“ 丹徒 布衣有籌略,漁陽突騎莫枝梧。”
詞語分解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布衣的解釋 ∶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隻能穿麻布衣服 ∶平民百姓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詳細解釋.布制的衣服。《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
網絡擴展解釋
“丹徒布衣”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貧困未遇的士人或識破官場險惡後渴望回歸平民身份的人,包含對人生際遇的感慨。
二、典故溯源
-
諸葛長民之歎
晉代武将諸葛長民官至青州刺史,鎮守丹徒,但因殘虐百姓被劉裕忌憚。他臨死前感歎:“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機危。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晉書·諸葛長民傳》)
——此典故凸顯對權勢富貴的反思,表達身居高位者難返平凡的無奈。
-
劉穆之的逆襲
南朝劉穆之早年貧困,曾因向妻家乞食遭譏諷。發迹後任丹陽尹,以金盤盛槟榔回敬妻兄弟,暗喻“昔日貧士今非昔比”(《南史·劉穆之傳》)。
——此例側重“未遇時的寒微”,成為士人勵志的象征。
三、文學化用
宋代陸遊在《夜從父老飲酒村店作》中寫道:“丹徒布衣有籌略,漁陽突騎莫枝梧”,借該詞贊頌有才略的平民志士。
四、語義演變
原始含義 |
引申含義 |
字面指丹徒平民 |
①未發迹的寒門士人 ②看透官場欲歸隱者 |
五、使用場景
- 曆史評論:常用于評價人物命運起伏(如“諸葛長民終成丹徒布衣之歎”)。
- 文學創作:借指懷才不遇或淡泊名利的意象(需結合上下文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徒布衣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丹徒地區的普通民衆。以下是對該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丹"字由一橫一撇一豎構成,屬于"丨又一丨"的結構,總共有三畫;
- "徒"字由從屍旁的一個橫折一半的"彳"部和從彳中的一豎構成,總共有五畫;
- "布"字由從巾上的三點以及右邊的"巾"字構成,總共有五畫;
- "衣"字由衣上的"衣"字和下方的"予"字構成,總共有五畫。
來源:
"丹徒布衣"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故事,據說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的小說《與仲元談破布衣文》中的地名。柳宗元以"丹徒布衣"形容自己的窮困,意思即為破舊的衣服,引申為貧苦的人。
繁體:
丹徒布衣的繁體字為「丹徒布衣」,沒有改變字形結構,隻表現在書寫和字體上的區别,并沒有改變意思。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丹徒布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可能有細微差異。
例句:
- 丹徒布衣的努力和堅持最終換來了成功。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丹徒布衣也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業。
組詞:
- 丹徒:地名,指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一地;
- 丹徒人:指丹徒地區的居民。
近義詞:
- 布衣:平民、庶民、窮人。
反義詞:
- 貴族:貴人、王公、貴族階級。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