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阏伯的意思、阏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阏伯的解釋

古代人名。後用為商星的别稱。《左傳·襄公九年》:“ 陶唐氏 之火正 閼伯 居 商丘 ,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相土 因之,故 商 主大火。”《左傳·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實沉 ,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征讨。後帝不臧,遷 閼伯 于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為商星。” 杜預 注:“主祀辰星。辰,大火也。”《國語·晉語四》:“吾聞 晉 之始封也,歲在大火, 閼伯 之星也。實紀 商 人。”《文選·幹玉〈晉紀總論〉》:“宗子無維城之助,而 閼伯 、 實沉 之郤歲構。” 李善 注:“ 閼伯 、 實沉 ,則參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阏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字源、神話傳說與曆史記載綜合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阏”(yān)

    《說文解字》釋為“遮壅也”,本義指阻塞、遏制,引申為控制或掌管。在“阏伯”中取其“主司”之意,象征職責的專屬性。

  2. “伯”

    古義為長子或諸侯爵位之首(如“五等爵”中的伯爵),此處指尊長或首領地位。


二、神話與曆史身份

阏伯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火正之神(司掌火種與天文),亦被考證為商族始祖契(xiè)的别稱。據《左傳·昭公元年》載: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實沈……遷阏伯于商丘,主辰(大火星)。”

其職責為觀測大火星(心宿二)以定農時,守護火種,故被尊為火神。


三、文化象征與地位

  1. 天文與農業權威

    阏伯通過觀測星象指導農耕,成為華夏早期天文學與農業文明的象征。《史記·殷本紀》将契(阏伯)列為商朝始祖,強化其神格與宗族地位。

  2. 祭祀傳承

    河南商丘現存“阏伯台”(火神台),自先秦延續至今的祭祀活動,印證其文化影響力的延續性。


四、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阏伯”一詞主要用于指代: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阏伯是中國古代神話與曆史記載中的關鍵人物,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析:

一、讀音與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來源,「阏伯」的正确讀音為「yān bó」。其中「阏」在古漢語中本讀作「yān」,該讀音被唐代文獻保留并沿用至今。部分網頁提到的「è」音屬于現代漢語中的異讀現象,但曆史文獻支持「yān」的讀法。

二、身份考證

  1. 天文官員身份:作為陶唐氏(帝堯時期)的火正(主掌天文曆法的官職),負責觀測大火星(心宿二)以制定曆法。
  2. 氏族起源:商朝始祖契的别稱,《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其為高辛氏(帝喾)長子,與弟實沉不和而被遷至商丘,成為商族祖先。
  3. 星宿象征:後世将阏伯與商星(辰星)對應,形成「參商永離」的典故,杜甫詩中「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即源于此。

三、文化影響

四、争議辨析

部分網頁提到的「商湯祖父說」與主流史料存在沖突,可能源于地方傳說附會。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族世系應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湯),并無阏伯為湯祖父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敗禦倍貪飙光壁間蛇影賓友殘步茶食誠勤箠樸楚雅鵝鹳返勾附點該歪高燎官官相護虢國夫人畫廊獾子話務員話下回徨誨育婚變豁出去蠒絲交忿交賒卷梁橘樹狯險寬斷林栖臨侵樓阙鳥伏獸窮甯盈排沙見金巧佞髯斷人師絨絨上事上之所好,下必從之識會世學瘦筇霜點水家淑配談古論今鐵證挺身橐吾瓦缸頑童萬一無機化學閑節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