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踐敭 ”。揚曆。謂仕宦所經曆。 宋 王禹偁 《謝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啟》:“竊念某猥以腐儒,受知先帝,踐揚兩制,出處九年。” 宋 蘇轼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诏》:“卿更涉夷險,踐敭中外。”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十一:“ 徐康國 為兩 浙 曹,亦以職事入謁中書, 康國 自謂踐揚之久,率多傲忽。” 明 文徵明 《鐵柯記》:“公起家進士,為良有司,入為名法從,追躋列卿,歷事三朝,踐敭中外餘三十年。”
“踐揚”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主要存在兩種釋義方向:
一、古代文獻中的仕宦經曆義(主流解釋)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該詞在宋代文獻中多指官員的仕途履曆。例如:
二、現代引申的行為傳播義(次生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新解,認為“踐揚”是“踐行+傳揚”的複合詞,指通過實際行動推廣理念。例如: • 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宣傳環保思想,可視為現代語境下的“踐揚”案例。
詞源辨析: “踐”本義為踩踏(),後引申為履行;“揚”有傳播、顯揚之意。兩種釋義均符合構詞邏輯,但需注意:
建議學術研究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日常交流中可根據語境靈活理解。
踐揚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它具有多重含義,可用作名詞和動詞。
踐字由“足”和“真”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1畫。
“踐揚”一詞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其中的“踐”意為踐踏、實踐,而“揚”意為廣泛宣傳、表揚。結合在一起,表示通過實踐來宣傳、傳揚。
繁體字“踐”有時會被寫作“踐”,它的意義和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多種多樣,其中的“踐”字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篆字形為“跣”,隸書形為“䢏”,而小篆形為“㗴”。
1. 他通過自己的行動踐揚着道德價值觀。
2. 我們要将愛國主義精神踐揚到實際工作中。
- 踐行
- 踐行者
- 揚名四海
- 揚眉吐氣
- 傳播
- 宣揚
- 弘揚
- 遺忘
- 隱匿
- 掩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