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九雒 ”。即《九疇洛書》。《莊子·天運》:“九洛之事,治成德備。” 陸德明 釋文:“其即謂 禹 所受之《洛書》九類乎!” 王先謙 集解引 楊慎 雲:“九洛,《九疇洛書》。” 章炳麟 《訄書·争教》:“自 禹 之衍九雒,始以聲味容色暨於人事。”參見“ 九疇 ”。
(2).猶九州。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變銅渾於九洛,鱗羽登歌;鳴玉鑾於四清,煙霞變色。”參見“ 九州 ”。
“九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九疇洛書》
源自《莊子·天運》:“九洛之事,治成德備。”。
代指“九州”
唐代盧照鄰的《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中,用“九洛”指代古代中國的九州地域,即廣義的天下或全國範圍。
“九洛”的權威含義集中于《九疇洛書》和九州,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莊子》《尚書》及漢典等古籍。
九洛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九是第九個自然數,洛是一個古代地名,也是一個姓氏。以下是關于九洛的一些詳細信息:
九洛可以表示為九條洛河的意思,也可以指代洛陽市的九條河流。
九的部首是乙,它由二筆畫組成;洛的部首是水,它由三筆畫組成。
九洛一詞來源于中國曆史文化,它與古代中國的地理環境和地名有關。洛陽是中國古代的六朝古都之一,其地貌多溝壑衆多,擁有九條重要的河流,因此得名九洛。
九洛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九洛」,并沒有什麼特别的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差異,但九洛作為一個古代地名,其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在古代,九洛是一個繁榮的地區。
2. 九洛的河流給洛陽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
與九洛相關的組詞有:
1. 洛陽
2. 九條河
3. 洛河
與九洛近義的詞語有:
1. 洛水
2. 洛河
九洛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