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叟的意思、聱叟的詳細解釋
聱叟的解釋
唐 元結 的别號。 元結 自稱 浪士 ,及有官,人呼為 漫郎 。後客居 樊 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又呼為 聱叟 。見《新唐書·元結傳》。 宋 林逋 《雜興》詩之四:“ 次山 有以稱 聱叟 , 魯望 兼之傳 散人 。” 次山 , 元結 字; 魯望 , 陸龜蒙 字,人號 江湖散人 。 金 麻九疇 《贈裕之》詩:“賢人樂古聲猶在, 聱叟 文高世豈知。” 清 陳維崧 《水調歌頭·讀董舜民<蒼梧詞>題後》詞:“力壓古 聱叟 ,氣懾萬 獠 奴。”
詞語分解
- 聱的解釋 聱 á 話不順耳:聱牙(語句念着不順口)。 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彼诮以為聱者,為其不相從聽”。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叟的解釋 叟 ǒ 年老的男人:老叟。童叟無欺。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聱叟”是唐代文學家元結的别號,其含義與他的生活經曆及性格特點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源背景
據《新唐書·元結傳》記載,元結自稱“浪士”,後因任官被稱為“漫郎”。晚年客居樊上(今湖北武昌)時,因與漁夫為鄰,少長嬉戲,被當地人戲稱為“聱叟”。“聱”原指“不接受他人意見”,此處可能暗指其隱逸不羁的性情。
-
文學引用
- 宋代林逋在《雜興》詩中提到“次山有以稱聱叟”,将元結(字次山)與陸龜蒙(號江湖散人)并稱,突顯其隱士形象。
- 金代麻九疇《贈裕之》詩以“聱叟文高世豈知”贊譽元結文風高古超然。
-
引申含義
該詞逐漸成為對隱逸文人或文風獨特者的代稱,如清代陳維崧詞作中亦用此號形容友人作品風格。
讀音:聱叟(áo sǒu)。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文獻記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或相關唐代文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聱叟(áo sǒu)是一個有趣的詞彙,它有着深刻的含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聱(āo)字的部首是耳(ěr),它有12個筆畫;又(sǒu)字的部首是攵(pū)也可以是扌(shǒu),它有4個筆畫。
來源:
聱叟這個詞最初來源于古代中國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它指的是具有智慧和見識的老年人。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聱叟被描繪成仙風道骨,深思熟慮的長者。
繁體:
聱叟的繁體字是聱壽,這種寫法更加古老,但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樣,聱叟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聱叟的寫法是「螯叟」,而在《說文解字》中,寫作「嗷叟」。這些不同寫法都體現了漢字的演變與發展。
例句:
1. 那位聱叟以深厚的學識和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本書是聱叟們流傳下來的智慧精華。
3. 年逾古稀的聱叟,依然保持着對世界的敏銳洞察力。
組詞:
聱聲(áo shēng)- 高亢而有穿透力的聲音。
聱牙(áo yá)- 長而銳利的牙齒。
近義詞:
智者(zhì zhě)- 有智慧和見識的人。
賢人(xián rén)- 在道德、學問等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
反義詞:
愚者(yú zhě)- 愚笨或缺乏智慧的人。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